—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课程还是校本课程
11-08 12:26:50校本教研
浏览次数:466次
标签:校本教研大全,http://www.duosi8.com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课程还是校本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课程还是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设要善于吸收活动课、选修课以及兴趣小组活动的经验,同时注意体现学校为本的基本思想。学校原有的活动课、选修课、兴趣小组活动等,只要是学校自主决定的,是学生需要的,并且符合国家课程政策,可以直接归入校本课程;如果在内容指向上属于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则直接归入综合实践活动,超出综合实践活动规定课时的部分课程安排,也可以归入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开设在课时上可以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一起统筹安排和使用。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以及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等内容指向,在课程性质上属于国家课程,它的课程名称、内容指向以及课时要求等由国家确定,具有强制性,地方和学校不能改变。
但是,这一类国家课程同语文、数学、外语等其他类型的国家课程相比,又具有特殊性。由于地区、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国家对于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劳技教育、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方面的具体内容、目标等并不作出统一规定,而是把决定权交给学校,由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和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进行自主开发或选用。在这一点上,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并无实质性区别,在技术上是十分一致的。只是在统计和管理口径上,我们必须把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首先归为国家课程,学校在开发时可以和校本课程通盘考虑,进行合理的分工和协调,既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
至于“语文校本课程”、“数学校本课程”等说法和做法,则是对“校本课程”概念的误用。因为校本课程首先是一个管理的概念,而不是一种具体的课程形态,与它对应的概念应该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像语文、数学等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属于国家课程的范畴,即语文、数学的课程标准、教材编审与准入等由国家规定,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规定,进行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但不能改变语文、数学等作为国家课程的基本地位和性质。此外,这样的说法和做法,也容易导致校本课程概念的泛化,造成“校本课程是个框,什么东西都往里面装”的现象,并最终导致把十分有限的校本课程的课时用于补习国家课程,使得校本课程的功能和政策意图在实际中被架空。所以,“语文校本课程”、“数学校本课程”之类说法和做法是不恰当的。即使在开设校本课程时,一些具体的课涉及语文或数学的某种学科特点,如“唐诗欣赏”、“数学建模”等,也不宜使用“语文校本课程”、“数学校本课程”的概念,这些概念太过随意,容易造成思想认识上的混乱和实践操作的盲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课程还是校本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课程还是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设要善于吸收活动课、选修课以及兴趣小组活动的经验,同时注意体现学校为本的基本思想。学校原有的活动课、选修课、兴趣小组活动等,只要是学校自主决定的,是学生需要的,并且符合国家课程政策,可以直接归入校本课程;如果在内容指向上属于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则直接归入综合实践活动,超出综合实践活动规定课时的部分课程安排,也可以归入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开设在课时上可以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一起统筹安排和使用。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以及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等内容指向,在课程性质上属于国家课程,它的课程名称、内容指向以及课时要求等由国家确定,具有强制性,地方和学校不能改变。
但是,这一类国家课程同语文、数学、外语等其他类型的国家课程相比,又具有特殊性。由于地区、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国家对于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劳技教育、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方面的具体内容、目标等并不作出统一规定,而是把决定权交给学校,由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和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进行自主开发或选用。在这一点上,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并无实质性区别,在技术上是十分一致的。只是在统计和管理口径上,我们必须把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首先归为国家课程,学校在开发时可以和校本课程通盘考虑,进行合理的分工和协调,既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
至于“语文校本课程”、“数学校本课程”等说法和做法,则是对“校本课程”概念的误用。因为校本课程首先是一个管理的概念,而不是一种具体的课程形态,与它对应的概念应该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像语文、数学等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属于国家课程的范畴,即语文、数学的课程标准、教材编审与准入等由国家规定,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规定,进行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但不能改变语文、数学等作为国家课程的基本地位和性质。此外,这样的说法和做法,也容易导致校本课程概念的泛化,造成“校本课程是个框,什么东西都往里面装”的现象,并最终导致把十分有限的校本课程的课时用于补习国家课程,使得校本课程的功能和政策意图在实际中被架空。所以,“语文校本课程”、“数学校本课程”之类说法和做法是不恰当的。即使在开设校本课程时,一些具体的课涉及语文或数学的某种学科特点,如“唐诗欣赏”、“数学建模”等,也不宜使用“语文校本课程”、“数学校本课程”的概念,这些概念太过随意,容易造成思想认识上的混乱和实践操作的盲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课程还是校本课程
- ·上一篇:科学《齿轮的秘密》教学反思
- ·下一篇:小学教师个人课题研究小结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课程还是校本课程》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热门推荐
- · —从时代的变化思考校本管理
- · —校本课程的误区解析
- · —立足校本研究,积极稳妥地推进课程改革
- · —校本研究的困惑与思考
- · —教育反思——校本教研的策略之一
- · —打造与生态环境友好型学校
- · 怎样创造姓使用教材?
- · —让校本研究提升我们工作的价值
- · —教师,在校本教研的沃土成长
- · —中小学“校本研究”及其推进策略(续3
- · —校本培训:教师的三种夸业境界
- · —提升课例的研究价值
- · —创建学校学习型组织之我见
- · —校本研究辅导
- · —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作用
- · —艺术校本课程设置
- · —不妨来个校内“借班上课”
- · —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下的“备、学、教、
- · —校本研究的困境
- · —立足服务,打造“人民满意学校”
- · —发挥家长评价,有效促进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