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本课程文化
11-08 12:26:50校本教研
浏览次数:808次
标签:校本教研大全,http://www.duosi8.com
—浅谈校本课程文化,
(二)课程内容中的文化
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是学生的学习需求,校本课程开发的优势之一便是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校本课程的设计必须能够满足并不断引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兴趣。同时,还需注意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那么校本课程内容就应反对绝对的、客观的知识与技能的灌输及外显行为的训练,相反课程内容要关注学习者个体内在的心智的发展以及自由、自主、创造精神与能力的养成,要把学生个体视为文化的建构者,强调对学生的陶冶、解放与生成。
校本课程的内容要关注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尤其要关注那些弱势群体(学习障碍者、少数民族学生等),防止知识和文化的霸权。尤其重要的是课程内容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从而满足学生理智生活、情感生活、审美生活、道德生活的需要。课程不只是消极地适应社会生活,而根本的是对社会生活进行持续批判和超越。
(三)课程实施中的文化
校本课程开发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协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是在师生协商互动的基础上进行的。协商与互动这一新型关系使教师的角色发生极大的转变,从“独奏者”到“伴奏者”;从“统治者”到“指导者”;从“教书匠”到“研究者”。教师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究、思考,最终解决问题,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是一个教师增权赋能的过程。教师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书匠了,已不再是一个只为学生提供知识并要求学生机械记忆的工具了。校本课程开发意味着教师课程和教学能力的提升。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是一个研究者。教师也只有成为研究者,才有资格、有能力担负起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任务。
同时,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仅靠单个教师的力量显然是无法完成的,它需要教师之间更紧密、更有效的有机的结合,要求教师与教师之间相互合作,形成一个平等的、互动的教师工作群体。另外,这种合作文化不仅仅倡导师生、生生、师师之间的合作,也要求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合作,教师与社区之间的合作,发挥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教育网络的作用。
(四)课程评价中的文化
校本课程开发是民主、开放的课程决策过程,那么就需有一个开放的动态的评价体系,体现参与、互动、^对`话、合作、民主和多样性的原则,需要学校和其他有助于课程评价的机构之间相互交流,需要校长、教师、课程專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评价,需要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建议和意见,来共同推进和完善校本课程的实施。评价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有机地将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将评价贯穿于校本课程实施的全部过程中,使评价实施动态化、连续化、日常化。
工具化课程的评价强调“客观化”测评,这种单一的测验方式只是也只能是停留在回想与再认水平的测试,它无法评价学生的潜在的发展。校本课程评价充分尊重学校师生以及学校和社区环境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强调在自我反思、自我体验的过程中,使人的自主性得以健全发展。学生通过自我反思、自我体验、自我理解,使自己以主体的身份投入到课程的运行、评价过程中,与课程文化展开“我-你”^对`话,从而达到一种“视域融合”,并自主地生成、建构一种内在的文化世界。
同时,学习者在与班级和学校交往中、在学习活动中,通过随时地自我反思和体验,不断地理解知识,不断地重构知识,不断地认识自己,觉知到自己的进步和缺失,体验着新的创造和重大意义的顿悟和发现。学习者在自我评价和体验中,不但可以激发主体精神,而且能最大程度地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 黄忠敬:课程文化释义:一种分析框架,《学术探索》,20xx年第1期,第102页.
[2] 裴娣娜:多元文化与基础教育课程文化的几点思考,《 教育发展研究》,20xx年第4期,第5页.
[3] 余进利: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新思考,《 教育发展研究》,20xx年第1期,第35页.
[4] 林一钢: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素养刍论,《课程教材教法 》,20xx年第3期,第29页.
[5] 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15页.
[6] 郝德永:课程与文化:一个后现代的检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版,第94页.
[7] 姜德刚、郝德永:《当代课程的文化建构使命》,《高等教育研究》 20xx年第6期,第87页.
[8] 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概念释义,《中小学管理》,20xx年第4期,第3页.
[9] 徐玉珍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案例,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第87页.
[1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版 ,第137页.
(原创),—浅谈校本课程文化
(二)课程内容中的文化
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是学生的学习需求,校本课程开发的优势之一便是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校本课程的设计必须能够满足并不断引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兴趣。同时,还需注意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那么校本课程内容就应反对绝对的、客观的知识与技能的灌输及外显行为的训练,相反课程内容要关注学习者个体内在的心智的发展以及自由、自主、创造精神与能力的养成,要把学生个体视为文化的建构者,强调对学生的陶冶、解放与生成。
校本课程的内容要关注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尤其要关注那些弱势群体(学习障碍者、少数民族学生等),防止知识和文化的霸权。尤其重要的是课程内容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从而满足学生理智生活、情感生活、审美生活、道德生活的需要。课程不只是消极地适应社会生活,而根本的是对社会生活进行持续批判和超越。
(三)课程实施中的文化
校本课程开发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协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是在师生协商互动的基础上进行的。协商与互动这一新型关系使教师的角色发生极大的转变,从“独奏者”到“伴奏者”;从“统治者”到“指导者”;从“教书匠”到“研究者”。教师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究、思考,最终解决问题,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是一个教师增权赋能的过程。教师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书匠了,已不再是一个只为学生提供知识并要求学生机械记忆的工具了。校本课程开发意味着教师课程和教学能力的提升。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是一个研究者。教师也只有成为研究者,才有资格、有能力担负起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任务。
同时,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仅靠单个教师的力量显然是无法完成的,它需要教师之间更紧密、更有效的有机的结合,要求教师与教师之间相互合作,形成一个平等的、互动的教师工作群体。另外,这种合作文化不仅仅倡导师生、生生、师师之间的合作,也要求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合作,教师与社区之间的合作,发挥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教育网络的作用。
(四)课程评价中的文化
校本课程开发是民主、开放的课程决策过程,那么就需有一个开放的动态的评价体系,体现参与、互动、^对`话、合作、民主和多样性的原则,需要学校和其他有助于课程评价的机构之间相互交流,需要校长、教师、课程專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评价,需要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建议和意见,来共同推进和完善校本课程的实施。评价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有机地将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将评价贯穿于校本课程实施的全部过程中,使评价实施动态化、连续化、日常化。
工具化课程的评价强调“客观化”测评,这种单一的测验方式只是也只能是停留在回想与再认水平的测试,它无法评价学生的潜在的发展。校本课程评价充分尊重学校师生以及学校和社区环境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强调在自我反思、自我体验的过程中,使人的自主性得以健全发展。学生通过自我反思、自我体验、自我理解,使自己以主体的身份投入到课程的运行、评价过程中,与课程文化展开“我-你”^对`话,从而达到一种“视域融合”,并自主地生成、建构一种内在的文化世界。
同时,学习者在与班级和学校交往中、在学习活动中,通过随时地自我反思和体验,不断地理解知识,不断地重构知识,不断地认识自己,觉知到自己的进步和缺失,体验着新的创造和重大意义的顿悟和发现。学习者在自我评价和体验中,不但可以激发主体精神,而且能最大程度地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 黄忠敬:课程文化释义:一种分析框架,《学术探索》,20xx年第1期,第102页.
[2] 裴娣娜:多元文化与基础教育课程文化的几点思考,《 教育发展研究》,20xx年第4期,第5页.
[3] 余进利: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新思考,《 教育发展研究》,20xx年第1期,第35页.
[4] 林一钢: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素养刍论,《课程教材教法 》,20xx年第3期,第29页.
[5] 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15页.
[6] 郝德永:课程与文化:一个后现代的检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版,第94页.
[7] 姜德刚、郝德永:《当代课程的文化建构使命》,《高等教育研究》 20xx年第6期,第87页.
[8] 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概念释义,《中小学管理》,20xx年第4期,第3页.
[9] 徐玉珍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案例,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第87页.
[1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版 ,第137页.
(原创),—浅谈校本课程文化
- ·上一篇:暑假生物教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 ·下一篇: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初三家长会发言稿提纲
《—浅谈校本课程文化》相关文章
- › —浅谈校本课程文化
- › —浅谈校本教研中的家长参与及其方法
- › —浅谈校本研究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浅谈校本课程文化
tag: 课程 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大全,教育文档 - 校本教研
相关分类
热门推荐
- · —从时代的变化思考校本管理
- · —校本课程的误区解析
- · —立足校本研究,积极稳妥地推进课程改革
- · —校本研究的困惑与思考
- · —教育反思——校本教研的策略之一
- · —打造与生态环境友好型学校
- · 怎样创造姓使用教材?
- · —让校本研究提升我们工作的价值
- · —教师,在校本教研的沃土成长
- · —中小学“校本研究”及其推进策略(续3
- · —校本培训:教师的三种夸业境界
- · —提升课例的研究价值
- · —创建学校学习型组织之我见
- · —校本研究辅导
- · —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作用
- · —艺术校本课程设置
- · —不妨来个校内“借班上课”
- · —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下的“备、学、教、
- · —校本研究的困境
- · —立足服务,打造“人民满意学校”
- · —发挥家长评价,有效促进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