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育校本研修文化 凸显生命课堂魅力
校本研修旨在“通过学校制度化的组织学习,推动教师专业成长,打造魅力课堂,而最终使学生获得成长”,它的意义不言而喻。从校本培训到20xx年逐步发展为校本研修,我校一路扎实走来,进行了大胆尝试,获得了长足进步,更收获了生命课堂的独特魅力与喜悦!
一、构建“强化专业、阅读分享”的学习文化,让课堂招展思想魅力。
魅力课堂首先应该是充满思想的课堂,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既要博览群书、又要进行扎实的专业阅读、因为只有这样,教师才可能积淀出丰厚的文化底蕴、掌握到最新的专业理论!我校学习文化的构建,经历了“激发内驱力、铸造方向标、形成场效应”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制造“危机”、营造生机,激发教师学习内驱力。
没有危机感的团队必定是一团死水的团队。我校是区内龙头学校,长期的“品牌”光环给了老师们强烈的优越感和安全感。那么,如何“引导老师们突破自我满足,构建有益自身专业成长的学习文化”成为我校管理层的首要思考。
通过广泛调查,我校管理层找到了老师缺乏学习热情的症结————那就是危机感的整体缺失。
为了打破平静,我校管理层开始不断制造“危机”,先后策划了“白纸备课竞赛”“家长开放日”“教研组大比武”等经典大比赛、大展示活动。所谓“大”是指参赛时打破以往赛事皆由少数骨干承担,大多数教师悄然在“大树下乘凉”的安全状态,无论老少,无论水平高低全部上场;评价时打破校园局限,大胆推行“家丑家美都敢外扬”的全体家长参评方式。这种彻底的“危险性暴露”很快终结了老师们对自身专业发展现状的“钝感”,让他们感受到了一定的压力,在心理上产生了不进则退的危机感,最终打破了现有平衡,激发自身的学习内驱力。
一位教师在“白纸备课赛”后感言“天道酬勤,思者常新;博观约取,厚积薄发。感谢一张白纸显现了我无可逃遁的‘仓促’!明日,当我与你雪白的期待相遇,但愿我能够比今天从容!”
一位教师在家长开放日的磨课时写到“我们班的家长,许多从事着教育工作,他们都是專家,要在他们面前展示自己的教学,我感到了巨大的压力,除了努力学习,认真研课我别无选择。”
一位教师在教研组大比武的反思中写到:“我不能因为自己的疏忽而影响我们教研组的成绩!”
优越平静了很久校园开始涌现新的生机,教师内心一种对学习的强大需求就这样伴随着系列“危机是件”应运而生。
第二阶段:管理示范、制度规范,铸造“专业阅读”方向标。
我校教师是一个优秀的群体,阅读习惯对他们来说由来已久,只不过从来只为休闲而广博的读,只凭兴趣而闲散的读,从来就没有想过要为自己的专业成长而有规划的阅读。可专业阅读的匮乏正是制约教师成长的硬伤。为了引导教师走上专业化阅读道路,学校管理层首先进行了管理示范,校级^领`导们读《学校^领`导者素质修炼》、读《副校长:有效学校^领`导的关键要素》、读《说课、听课与评课》等,中层读《怎样做最好的中层》读《细节决定成败》读《说话的艺术》等。在管理中,^领`导层所展现的新思想、新理念以及良好的专业理论素养令老师们折服,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同时管理层着手将“教师专业阅读”制度化,先后制定了《学习型教研组评比制度》《学习型教师评选制度》《教师学习分享制度》《教师读书计划》、《教师专业阅读推荐书目》《教师寒暑假读书作业制度》……先后推荐了《教学勇气》《给老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做一个聪明的老师》《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等一批专业书籍,用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教师的阅读行为,为教师的专业阅读铸造了一个方向标。最后,管理层引导老师们开辟出上班及业余的固定读书时间:间周四下午全体教师静心读书1小时,寒暑假定期读书1~2本,保障了制度的有效落实。
第三阶段:固定时间、搭建平台,生成“分享交流”场效应。
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在引导教师进行系统专业阅读的基础上,学校设定专门时间,开展交流活动:每周一上午,行政会上有管理类的学习分享活动,下午教师会有全体教师轮流进行的读书分享活动,还定期举行教师读书演讲活动等。除此之外,学校管理层还搭建了多种交流平台,激励老师们随时交流,如:学校网站、教研组博客、教师博客等等。这种分享凸显出三大作用:一是交流辩论中,将阅读推向深入,二是交流互补中,提高信息获取效率,三是广泛交流中形成相互积极影响的“场效应”。在交流中,我校教师逐渐达成了“教师比学生更需要阅读、教师要重视专业阅读、教师要终生阅读”的共识,并最终形成实小教师阅读交流常态化、阅读交流专业化的一种文化
二、构建“心态求真、行动务实”的研究文化,让课堂彰显“艺术”魅力
新 课堂除了有思想,还应该彰显艺术魅力,它需要我们去潜心探索和研究。在以校为本的研究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方面:先破后立,培育开放求真的研究心态。
研究之初,我校省管專家杨校长便以数学组一次教研活动为例,进行了先破后立的心态培育工作。他抓住老师们的传统评课行为做了深刻的剖析。剖析析如下:1。评价多于反思, 2。评价内容传统化。3。评价标准经验化。4。评价视角大众化。5。评价指向泛华。在否定、打破了教师传统的听课评课心态与行为模式后,杨校长又进行了专题讲座,阐述了强调“自我”积极参与的新型“观课” 观及“没有敷衍、没有保留、没有权威、没有个人英雄主义,倡导彼此欣赏、热忱帮助、真诚批评”的新型“议课”心态。
有了心态的改变,研课时我们开始从孤立走向开放,走向对教育教学本质的探索。我校教师健康的研究心态也正是从这里萌发并最终走向繁盛的。
第二方面:问题梳理,保障校本研究的务实方向
校本研究倡导“教学即研究————问题即课题————成果即成长”的务实之路。这种“至下至上的问题提出模式”决定了研究务实的重要性,也决定了一线教师发现问题能力的重要性。
我们引导教师从“教师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理念及内容”这三个方面进行问题诊断,进行深入思考:“我的教学现状如何?为什么会如此?存在哪些问题?关键的问题是什么?”等等。教师自我诊断后,我们再按照“面向全体教师搜集问题————问题归类,形成问题树————分组讨论,再次筛选”的过程,对问题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梳理。
经历了一番大浪淘沙,当平时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共性本质问题摆到桌面上时,引起了教师的共鸣,激发了他们的研究热情。他们感叹到“研究课题真的不在^领`导的办公桌上俯视我们,它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以研究者的眼睛去发现、去分析”。这种问题梳理方式保障了我校校本研究沿着务实之路健康发展。
第三方面:活动整合,推进教研科研的协同发展。
我校本着“以教师发展为主,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宗旨开展校本研究。
实践中首先倡导教研科学化,将日常的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教学行为置于科学研究的视野,进行必要的量化统计与分析,努力寻求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提升教研品质。
实践中我们也坚持科研“草根化”,从一线教师的实际困惑里梳理出研究主题,先后做了语文的《提问有效性》研究、《读的有效性》研究、《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共振》的研究、数学的《练习有效性》研究、《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研究、《有效构建空间表象》的研究,以及其他学科如体育的《科学分组、小组互动》等研究。
为了推动教研科研的发展,展示研究成果,我校还搭建了 “与名师相约”“我最满意的一堂课展示”“教学开放”等多种展示平台。
要开展的工作的确很多,那怎样才能以有限的精力做好这些都不可或缺的工作呢?我校管理层在充分研讨后将教研、科研及展示活动进行了有机整合,一学期里抓住本质做好一件综合性大活动。比如,本学期,我校就只有一个大活动,那就是“教研组大比武”,比武的内容就是教研科研的过程与成果,比武的展示平台就是“家长开放日”。这样的整合最终使教研科研在水x交融中得到协同发展,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在研究中得到稳步提升。
三、构建“自我审视、不断超越”的反思文化,让课堂辉映“缺憾”魅力。
世上本无完美,一堂真实自然的课,或多或少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缺憾”,也正是因为缺憾才使课堂具有了可持续发展的魅力。面对课堂缺憾,我校管理者与老师们一起进行着深刻的自我审视与不断的自我超越。
,涵育校本研修文化 凸显生命课堂魅力- ·上一篇:《在课堂上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 ·下一篇:加大依法治校力度、创建和谐校园
相关分类
热门推荐
- · 加大依法治校力度、创建和谐校园
- · 涵育校本研修文化 凸显生命课堂魅力
- · 《在课堂上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课题研
- · 学生良好课堂习惯养成研究研究报告
- · 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开题报告格式范文
- · 小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前测调查报告
- · 小学下学期综合实践课题研究与教学教研工
- · 课题开题报告与研究方案的含义作用
- · 课题设计的主要内容
- · 教育科研的步骤
- · 关于《在低段英语教学中账用自然拼音法培
- · “以培养新型主体人格为核心的学校德育目
- ·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有效姓研究
- · 探究姓学习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姓的研究方案
- · “亲近母语”课外阅读教材实验研究结题报
- · “快乐大本营”——网络教研工程
- · 优化小学英语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 · 多维策略推进 构建高效课堂
- · 2016下学期小学语文课题实施计划
- · 双分管理,实现计算练习效益最大化
- · 应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