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式”校本研修促教师专业成长
11-08 12:26:50校本教研
浏览次数:242次
标签:校本教研大全,http://www.duosi8.com
—“主题式”校本研修促教师专业成长,
“主题式”校本研修促教师专业成长
□庆元县教育局教研室
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有效开展校本研修,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我们认为开展“主题式”校本研修,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现将我县教研室的一点做法和体会梳理如下,敬请專家同仁赐教。
一、有利于教师针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活动
所谓开展“主题式”校本研修就是要求学校从实际出发,依据本校或全乡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或困惑,确定研修主题,制订具体方案,在一定的时间内开展活动。教研室实行教研员联系学校制度,适时到学校指导服务,帮助学校分析教师的教学问题,确定研修主题,与教师共同探讨。在学年结束前,每个乡镇学校对开展主题式的校本研修情况写出自我评估汇报材料,提供相关的活动成果,教研室组织人员对各校情况进行评估,列入学校年度考核,发现典型,推广借鉴。
目前,全县各校都掀起了开展“主题式”校本研修的浪潮,他们在充分了解教学问题的基础上确定了有“教学片段”“教学细节”“预设与生成”“探究式学习”“合作性学习”“语感培训”“学力评价”等主题研修,改变了以往学校开展教研活动形式单一的现象。
二、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开展“主题式”校本研修,使学校教研工作专题化、主题化,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如松源镇一小开展的“推敲课堂细节、反思教学行为”专题教研活动分三步走:
第一步是“让细节走入教育人生”学习活动。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学习汪中求的《细节决定成败》论著和学校选编的关于“推敲课堂细节、反思教学行为”读本。在教师研读时畅所欲言,积极发表自己观点,还有许多教师利用校园网论坛进行交流。
第二步是“关注细节、反思教学行为”课堂研讨活动。各教研组针对学科特点,开展了“同课异构”或“一课多轮”或“多人一课”等多种形式的教学研讨活动,为了增强反思教学行为的科学性,有的组采用课堂观察的方法,把教师又分成若干个小组,分别观察教师提问、师生互动语言、教学行为及时间分布、课后问卷检测等,并详细记录执教老师的教学行为;有的组利用摄像机录下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课后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寻找问题所在,探讨解决办法。如语文组对一名教师执教的《窃读记》就是采用“一课多轮”,把教师分成5个小组,对课堂教学进行观察记录。在课后教学反思中,该教师首先畅谈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教学设计以及教后感受。听课教师则进行了有理有据的评析,并提出了建议。观察分析课堂教学行为及时间分布的教师指出:师生问答约占教学总时间的60.5%,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朗读和练习等约占26.2%,从中明显看出给学生思考、朗读和默读的时间太少,建议要加强学生朗读方法的指导和能力的培养;观察分析课堂讲读的教师指出:教师分析讲解时间约占42.2%,学生品读与训练约占36.4%,为此建议教师要少一点分析讲解,多一点引导学生品读,使感悟与训练相辅相成,对字词教学要多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加强品味、消化、积累和运用语文语言的训练;观察分析师生问答的教师指出:整堂课优等生发言次数为2.8次,中等生和学困生分别为0.56次和0.23次,由此可见,教师的发问大都关注于优等生,不利于中下学生的发展;其它两小组教师就怎样抓住文本的切入点,让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提出了可行性意见。执教老师根据大家的意见又进行了第二次、第三次教学,多次的群体反思与推敲,使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更趋于合理与完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使大家的教学智慧得到了提升,培养了合作精神。
第三步是“细节,让课堂更精彩”展示活动。学校搭建平台让中青年教师一展课堂教学风采,从中看出他们的教学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像杨娟老师撰写的数学《购物街百以内的连加》教学设计荣获了全国一等奖,上半年还被邀请到“第五届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研讨会”上做客,受到了听课教师的好评。
又如菊隆中学英语组开展的“分层次教学”主题活动,得到了县教育局^领`导和教研室主任的重视,他们亲自带领该校校长及英语骨干教师到温州第八中学和温州实验中学学习取经,探讨交流英语分层教学的有关问题,使教师们拓宽了视野。为此,他们还把该主题写成了《山区农村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20xx年被省教研室列为规划课题。
再如庆元二中和县实验小学分别以“课堂教学有效性”和“教学片段”为专题的校本教研,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和课堂教学研讨等一系列活动,也有效地促进了教师成长。
三、有利于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
开展“主题式”校本研修,其主题是来自于教师自己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因此他们积极参与,乐于活动。如江滨小学根据广大教师意愿开展了“语感培训”主题活动,活动主要分6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建构校园的温馨语感环境:利用校园刊物、广播室、校园网等阵地广泛宣传语感知识和进行语感论坛交流,营造了良好的普通话学习环境。第二阶段是语音培训:开设语音培训班,进行听音辨音能力训练、发音指导训练、音变训练、综合训练等,通过培训改变了教师的语音面貌,克服了语音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并学会了发音原理,掌握了发音指导方法等。第三阶段是学科专用术语训练:各个教研组分析教学用语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再进行训练活动。如语文组开展了课堂评价用语的训练,朗读技巧训练(要求朗读重音、停顿、快慢、节奏、升降恰当)等。第四阶段是学科会话训练:在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过程中进行会话用语训练,营造和谐的会话氛围,让学生在动情动心中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第五阶段是日常工作和生活用语训练:教师收集工作和生活中常见用语存在的语感问题,进行规范性的纠正训练。第六阶段是演讲、辩论训练:去年学校举行了教师语感素养比赛活动,从中看出教师的辩论能力在显著提高。该校参加县小学教师辩论赛成绩名列前茅,林海华等教师还代表县参加市小学教师辩论赛和教学论坛等活动;全校63位教师中普通话水平一乙的有4位,二甲的有56位;20xx年被评为浙江省“校本教研示范校”。
又如庆元三中开展的“E-环境下”教学专题研修是以“师徒结对”的方式进行,它与一般的“师徒结对”不同,是把师傅换成了年轻教师,老教师反而成了虚心好学的徒弟。通过培训,老教师们学会了用信息技术上课、制作课件、收发邮件等;校园网上丰富多彩,“教师”一栏里设有教师手记、教师博客、电子备课等多个子栏目,并且链接了多个教师学习网点。
相关链接>>>呼唤校本教研员
相关链接>>>童话引路,快乐探究
相关链接>>>“歪”评价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负面影响
相关链接>>>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作用
相关链接>>>为学生点燃人生的火把,—“主题式”校本研修促教师专业成长
“主题式”校本研修促教师专业成长
□庆元县教育局教研室
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有效开展校本研修,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我们认为开展“主题式”校本研修,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现将我县教研室的一点做法和体会梳理如下,敬请專家同仁赐教。
一、有利于教师针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活动
所谓开展“主题式”校本研修就是要求学校从实际出发,依据本校或全乡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或困惑,确定研修主题,制订具体方案,在一定的时间内开展活动。教研室实行教研员联系学校制度,适时到学校指导服务,帮助学校分析教师的教学问题,确定研修主题,与教师共同探讨。在学年结束前,每个乡镇学校对开展主题式的校本研修情况写出自我评估汇报材料,提供相关的活动成果,教研室组织人员对各校情况进行评估,列入学校年度考核,发现典型,推广借鉴。
目前,全县各校都掀起了开展“主题式”校本研修的浪潮,他们在充分了解教学问题的基础上确定了有“教学片段”“教学细节”“预设与生成”“探究式学习”“合作性学习”“语感培训”“学力评价”等主题研修,改变了以往学校开展教研活动形式单一的现象。
二、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开展“主题式”校本研修,使学校教研工作专题化、主题化,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如松源镇一小开展的“推敲课堂细节、反思教学行为”专题教研活动分三步走:
第一步是“让细节走入教育人生”学习活动。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学习汪中求的《细节决定成败》论著和学校选编的关于“推敲课堂细节、反思教学行为”读本。在教师研读时畅所欲言,积极发表自己观点,还有许多教师利用校园网论坛进行交流。
第二步是“关注细节、反思教学行为”课堂研讨活动。各教研组针对学科特点,开展了“同课异构”或“一课多轮”或“多人一课”等多种形式的教学研讨活动,为了增强反思教学行为的科学性,有的组采用课堂观察的方法,把教师又分成若干个小组,分别观察教师提问、师生互动语言、教学行为及时间分布、课后问卷检测等,并详细记录执教老师的教学行为;有的组利用摄像机录下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课后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寻找问题所在,探讨解决办法。如语文组对一名教师执教的《窃读记》就是采用“一课多轮”,把教师分成5个小组,对课堂教学进行观察记录。在课后教学反思中,该教师首先畅谈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教学设计以及教后感受。听课教师则进行了有理有据的评析,并提出了建议。观察分析课堂教学行为及时间分布的教师指出:师生问答约占教学总时间的60.5%,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朗读和练习等约占26.2%,从中明显看出给学生思考、朗读和默读的时间太少,建议要加强学生朗读方法的指导和能力的培养;观察分析课堂讲读的教师指出:教师分析讲解时间约占42.2%,学生品读与训练约占36.4%,为此建议教师要少一点分析讲解,多一点引导学生品读,使感悟与训练相辅相成,对字词教学要多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加强品味、消化、积累和运用语文语言的训练;观察分析师生问答的教师指出:整堂课优等生发言次数为2.8次,中等生和学困生分别为0.56次和0.23次,由此可见,教师的发问大都关注于优等生,不利于中下学生的发展;其它两小组教师就怎样抓住文本的切入点,让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提出了可行性意见。执教老师根据大家的意见又进行了第二次、第三次教学,多次的群体反思与推敲,使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更趋于合理与完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使大家的教学智慧得到了提升,培养了合作精神。
第三步是“细节,让课堂更精彩”展示活动。学校搭建平台让中青年教师一展课堂教学风采,从中看出他们的教学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像杨娟老师撰写的数学《购物街百以内的连加》教学设计荣获了全国一等奖,上半年还被邀请到“第五届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研讨会”上做客,受到了听课教师的好评。
又如菊隆中学英语组开展的“分层次教学”主题活动,得到了县教育局^领`导和教研室主任的重视,他们亲自带领该校校长及英语骨干教师到温州第八中学和温州实验中学学习取经,探讨交流英语分层教学的有关问题,使教师们拓宽了视野。为此,他们还把该主题写成了《山区农村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20xx年被省教研室列为规划课题。
再如庆元二中和县实验小学分别以“课堂教学有效性”和“教学片段”为专题的校本教研,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和课堂教学研讨等一系列活动,也有效地促进了教师成长。
三、有利于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
开展“主题式”校本研修,其主题是来自于教师自己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因此他们积极参与,乐于活动。如江滨小学根据广大教师意愿开展了“语感培训”主题活动,活动主要分6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建构校园的温馨语感环境:利用校园刊物、广播室、校园网等阵地广泛宣传语感知识和进行语感论坛交流,营造了良好的普通话学习环境。第二阶段是语音培训:开设语音培训班,进行听音辨音能力训练、发音指导训练、音变训练、综合训练等,通过培训改变了教师的语音面貌,克服了语音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并学会了发音原理,掌握了发音指导方法等。第三阶段是学科专用术语训练:各个教研组分析教学用语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再进行训练活动。如语文组开展了课堂评价用语的训练,朗读技巧训练(要求朗读重音、停顿、快慢、节奏、升降恰当)等。第四阶段是学科会话训练:在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过程中进行会话用语训练,营造和谐的会话氛围,让学生在动情动心中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第五阶段是日常工作和生活用语训练:教师收集工作和生活中常见用语存在的语感问题,进行规范性的纠正训练。第六阶段是演讲、辩论训练:去年学校举行了教师语感素养比赛活动,从中看出教师的辩论能力在显著提高。该校参加县小学教师辩论赛成绩名列前茅,林海华等教师还代表县参加市小学教师辩论赛和教学论坛等活动;全校63位教师中普通话水平一乙的有4位,二甲的有56位;20xx年被评为浙江省“校本教研示范校”。
又如庆元三中开展的“E-环境下”教学专题研修是以“师徒结对”的方式进行,它与一般的“师徒结对”不同,是把师傅换成了年轻教师,老教师反而成了虚心好学的徒弟。通过培训,老教师们学会了用信息技术上课、制作课件、收发邮件等;校园网上丰富多彩,“教师”一栏里设有教师手记、教师博客、电子备课等多个子栏目,并且链接了多个教师学习网点。
相关链接>>>呼唤校本教研员
相关链接>>>童话引路,快乐探究
相关链接>>>“歪”评价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负面影响
相关链接>>>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作用
相关链接>>>为学生点燃人生的火把,—“主题式”校本研修促教师专业成长
- ·上一篇:—建立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的基本思路
- ·下一篇:赴中央团校培训学习心得
《—“主题式”校本研修促教师专业成长》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热门推荐
- · —从时代的变化思考校本管理
- · —校本课程的误区解析
- · —立足校本研究,积极稳妥地推进课程改革
- · —校本研究的困惑与思考
- · —教育反思——校本教研的策略之一
- · —打造与生态环境友好型学校
- · 怎样创造姓使用教材?
- · —让校本研究提升我们工作的价值
- · —教师,在校本教研的沃土成长
- · —中小学“校本研究”及其推进策略(续3
- · —校本培训:教师的三种夸业境界
- · —提升课例的研究价值
- · —创建学校学习型组织之我见
- · —校本研究辅导
- · —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作用
- · —艺术校本课程设置
- · —不妨来个校内“借班上课”
- · —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下的“备、学、教、
- · —校本研究的困境
- · —立足服务,打造“人民满意学校”
- · —发挥家长评价,有效促进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