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和婴儿的视觉偏爱现象
新生儿和婴儿的视觉偏爱现象
本文摘要;幼儿视觉偏爱体现在他们选择事物时,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般1-2岁宝贝的视觉偏爱主要集中在物体的形状;3-4岁宝贝的视觉偏爱则集中在物体的大小、颜色上,只有到了5-6岁,宝贝才懂得兼顾大小、形状和颜色三个方面的特点......
有学者做了一项研究,结果发现,在不同构成的人脸画面中,新生儿表现出喜欢看正常人脸图片的偏爱倾向。这表明婴儿从出生后就已经具有了对周围环境的视觉偏好。
这种被国内外公认的研究成果,势必给婴儿的教养者,特别是父母提出了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那就是如何适应婴儿的心理特点,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处理好婴儿的需要与家长“供给”之间的关系。
新生儿和婴儿的视觉偏爱现象
刚生下来不久的新生儿,有没有能力适应周围环境的问题,一直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要课题,也是父母渴望了解的主要内容之一。按照传统的观点,新生儿是软弱无能的,一出生便面临着嘈杂混乱的环境,处于一团混沌之中。有人认为他们如同一块“白板”,对大千世界茫茫然一无所知。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这种观点占据着统治地位。近几十年来,人们的看法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认为新生儿和婴儿都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所以有人惊呼:“新生儿并非新手”,“婴儿是有本事的”。
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在多种原因中,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新的研究方法的出现。比如前面提到的婴儿对人面孔模式的偏爱便是有利的证据之一。
怎样认识婴儿的视觉偏爱现象
1.是一种视觉生理现象
0至2、3个月的小婴儿喜欢看正常的人的面孔图像,也比较偏好看五官位置颠倒的人面图像,这说明他们的注视兴趣在于人面图像的特征,如图形的模式、大小、颜色对比等。这与这个时期婴儿的视觉生理功能相一致。所以说婴儿的这种视觉偏爱现象属于一种视觉生理现象。
2.是先天具有的视觉模式
对这么一点点的小宝贝,没有任何人可以教会他们优先去看什么,多看什么或者少看什么。而且这种现象是古今中外的小婴儿所共有的,所以说这是先天带来的视觉倾向。小宝贝的视觉偏爱是一种模式化了的现象。因而把这种视觉偏好成为先天具有的模式视觉。
3.促进视觉模式的发展
婴儿初期显示出来的视觉偏好行为,主要是针对他们比较容易看清一些的东西,他们搜索这类视觉刺激物。这样的活动有助于视觉器官和视觉中枢的发展。3个月的婴儿才开始形成心理表现,以人的面孔为例,经过几个月,他们逐渐积累了人的面孔的经验,形成了开始模糊而后渐渐清晰的人的面孔的表象。当他们熟悉了人的面孔,就更加喜欢人。从3-4个月到5-6个月,随着辨认面孔的视觉能力的增强,婴儿对周围的成人表现出偏爱,并且在不同人之间有所选择,更偏爱的是母亲。可见,婴儿的视觉偏爱对象是从视觉生理功能向心理表象转化,再发展成为有选择性的视觉偏爱能力。 www.duosi8.com
视觉偏爱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1.促进视觉生理基础的发展
婴儿不断地在环境中搜索适于自己视觉的物质,搜索较为容易看清楚些的东西,这种活动越积极越能促进视觉中枢的发展走向完善。视觉器官和视觉中枢是视觉功能的生理基础,视觉功能的发展是随生理基础的发展而发展,是随视觉中枢的完善而完善的。
2.促进婴儿的认知发展
从认知的角度看,婴儿对周围环境的探索是认知事物的主要途径,视觉探索过程中首先是对他们偏好的图像从不清楚到逐渐清晰地形成图形知觉。他们对外界事物的兴趣和进一步探索新异事物功能的增长,都是以图形知觉为基础的。所以,婴儿生来就有的模式化的视觉偏爱倾向对其认知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促进婴儿的社会性发展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婴儿在接触人的面孔的过程中,对越来越清楚的人面图像的认识,不再仅仅停留在心理表象的水平上,在从100天左右到半岁左右的时期内形成了对熟悉的人爱慕的倾向,欢迎他们的接近,显出明显的偏爱,进而开始区分熟悉的人的面孔和陌生的人的面孔,对熟人,特别是母亲产生了明确的依恋态度,而对陌生人则显出警觉和回避的“认生”反应。这些有选择性的对人的态度标示着婴儿社会性的重大发展,而这则是以婴儿对人的知觉为基础的,其中尤以对人的面孔表情的识别能力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所以说婴儿生来就有的模式化的视觉偏爱倾向对其社会性发展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视觉偏爱倾向与早期教育
了解婴儿的特殊视觉功能和他们的心理表象,对认识婴儿心理发展特点具有增长知识和丰富发展心理学理论的意义。对于年轻的父母,对于教养婴儿的祖辈和保姆来说也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诚然,除了习得知识和获得理论的意义之外,这些内容对如何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更具有操作性的作用——
1.给予婴儿丰富的环境
早期教育讲究给婴儿丰富环境,而丰富环境需要以他们的心里需求为依据。就视觉刺激而言,小娃娃喜欢什么图像我们应该就给他们安排相应的刺激物。那么婴儿都偏爱哪些图像呢?据研究,新生儿和婴儿偏爱的刺激有:
人的正常的面孔、靶心图、活动的刺激物、鲜艳的颜色;图案的明暗交替,对明暗交界的差异特别敏感,如明暗对比鲜明的黑白格;颜色对比鲜明的图案,不喜欢空白的,无条纹的,单色的或者没有明暗对比的图像;喜欢曲线图胜于喜欢直线图;偏好中度复杂程度的图形,太密集的黑白格会被视为一团黑,如喜欢看类似于国际象棋的棋盘,而不喜欢报纸字体的细密图像。以上这些刺激特点都是我们给婴儿丰富环境的良好参照。 www.duosi8.com
2.适当变换环境布置
感知觉不是被动的接受环境刺激,而是主动地和具有选择性的心理机能。婴儿的视知觉也一样,他们不喜欢总看陈旧刺激物,所以要适时地变换他们的视觉环境,也要适当地调整住宅的布置,以满足他们对刺激物新异性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婴儿对那些既有所熟悉,而又有些新异成分的东西更感兴趣。
3.注意多种感官综合训练
为了通过环境的丰富促进婴儿认知的发展,需要视觉、听觉、动作等多种活动的结合。
4.注意婴儿周围环境的图像的位置
为了预防造成斜视或偏头,需要适当变换悬挂或粘贴图像的位置。(特邀专家/李文馥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
幼儿视觉偏爱的表现
幼儿视觉偏爱体现在他们选择事物时,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般1-2岁宝贝的视觉偏爱主要集中在物体的形状;3-4岁宝贝的视觉偏爱则集中在物体的大小、颜色上,只有到了5-6岁,宝贝才懂得兼顾大小、形状和颜色三个方面的特点。
宝贝视觉偏爱通常表现为——
1.导致宝贝忽视父母的要求
比如妈咪要宝贝选择一个大苹果,他可能会拿一个小苹果,如果让他拿一块圆形的饼干,他可能会拿一块方形的饼干。
2.受宝贝的“玩心”影响
比如让宝贝挑一好水罐打水,他一定会挑那个坏了的带窟窿眼的,这样可以玩水。
3.导致宝贝只注重事物的局部
比如让宝贝挑选衣服,大多数情况下他只是注重花样、颜色,而对衣服的质地、大小、款式没有概念。
4.导致宝贝观察时特别粗略
比如让宝贝去做什么事情时,他们往往表现得很不认真,孩子越小,对事物的观察越粗略,越不精细,孩子学会精细的观察和对事物进行特性的感知和比较的能力,有时需要到学龄期才能初步形成。
总之,宝贝对视觉的偏爱是由他心理发展的规律所决定的。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根据他心理发展的特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加以训练和指导,提高宝贝的视觉感受能力。
由www.duosi8.com编辑
,新生儿和婴儿的视觉偏爱现象- ·上一篇:小儿心理和智力的概念
- ·下一篇:宝宝0到1岁是成长的关键期
热门推荐
- · 新妈妈给宝宝喂奶时注意采取正确姿势
- · 孕妇应从孕期开始就要预防腰痛
- · 妊娠早期的阴道出血的原因及处理办法
- · 产后用束腹带弊大于利
- · 对不同的宝宝玩具应有不同的消毒方法
- · 危害宝宝健康成长的有毒日用品
- · 女性孕期保健
- · 研究发现试管婴儿健康风险大过自然孕育儿
- · 四种食物孕妇吃了容易流产
- · 如何发现婴儿的健康问题
- · 婴儿是否需要补充水分
- · 宝宝六个月的发育状况
- · 健康漂亮宝贝从出生做起
- · 孩子咬指甲不能轻视
- · 侵扰新生宝宝的6个不速之客
- · 有利于孩子长高的运动
- · 宝宝该喝什么样的水
- · 宝宝0到1岁是成长的关键期
- · 新生儿和婴儿的视觉偏爱现象
- · 小儿心理和智力的概念
- · 怎么帮新生婴儿选择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