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四单元教案(浙教版)
四、土地面积计算
第1课时:测定直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测定直线是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知道测定直线的一些简单工具。
2、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测定直线的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测定直线的方法。
教具准备:
测量工具若干套(标杆、卷尺、测绳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举例说明什么叫距离?
2、常用的长度单位是什么?
二、新授。
1、测量土地的意义。
结合本地建设实例,如:群星要建新校,要确定学校的面积有多大,都需要测量土地。所以我们这节课就学习“实际测量”。
2、认识测量工具。
(1)标杆:测定直线时使用的一种工具。
(2)卷尺和测绳:测量距离时所使用的工具。
把上述工具给学生看,介绍怎样看卷尺、测绳上的尺度。介绍使用方法,使用卷尺时在两点中要拉直。
3、学习测量距离的方法。
(1)量地面上较近距离,可以用卷尺或测绳直接量出。
请两个学生用卷尺测量教室门口到窗户的距离。
(2)量比较远的距离。
量比较远的距离如学校到市场,用卷尺不能一次测出距离,量几次就会歪斜,不可能在一条直线上,所得距离不准,所以要在两点中先测立一条直线。
(3)使用标杆测定两点间直线的方法。
学生先看第79页内容。
教师用教具讲解,教学生使用标杆的方法,怎样测定两点之间的直线。
问:为什么插在C点的插杆必须和B点标杆同时被A点标杆挡住,三点才在一条直线上?
把所有的点连起来就得到一条直线。测定直线后,就可以就卷尺或测绳逐段量出A、B间的距离。
三、实际测量练习。
1、 把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测量操场的长,另一组测量操场的宽。每组再分成两个小组。
2、 小组内各成员由小组长负责,明确分工,分配好测量工具,讨论好测量方法。
3、 测量后,记录有关数据。
4、 一个小组完成后,另一个小组接着测量,(已测量过的同学自由选择同学讨论测量方法和疑难问题。)
5、 完成后回教室,整理测量数据,计算所求问题。
6、 组织学生交流测量体会与结果。
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具体指导,让学生注意把标杆扶正,认真观察,使后面的标杆被前面的标杆挡住。
四、小结。
要知道土地大小,就必须测量土地。本课要求大家认识测量工具,掌握测量方法,并对实际测量中的不正确方法,指出原因,提出注意点。
五、作业。
1、复习课本有关测量方法,要求理解和掌握。
2、练一练第1~2题。
3、《作业本》。
课后小结:
第2课时:步测和目测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践活动,测量自己的平均步长。能用步测和目测的方法估测距离。
2、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用步测的方法估测距离。
教学难点:
用目测的方法估测距离。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学生试说一说测量的意义?
2. 测量土地一般用哪些工具?
3. 怎样测定一条直线?
二、 新授。
1.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测量土地的方法以及用工具测定直线。当没有测量工具或对测量结果不要求十分精确时,也可以用步测和目测。(揭示课题:步测和目测)
2. 学习步测的方法。
(1)步测时,必须知道自己一步的长度是多少。首先要测定一步的长度。
让一名学生在教室迈几步,然后讲清一步的长度指左(右)脚尖至右(左)脚尖的距离。把学生的一步距离用粉笔在地面上画出,即可量出一步的长度。
(2) 求平均一步的长度。
由于一个人走一段路,每一步的步长不均匀,这就需要先测量出一步的平均长度。
先用卷尺量出一段距离,再用均匀步子沿直线走上三、四次,记好每次的步数,然后用总距离除以步数和就等于一步平均长度。
3. 讲解例1。(课本第80页)
例1:王宁走40米的距离,第一次走了62步,第二次走了64步,第三次走了63步。他平均走一步的长度是多少?(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先学生试做,后教师讲解:
解法一:
一步平均长度=距离÷平均步数
(1)求一次平均步数。(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厘米。)
(62+64+63)÷3=63(步)
(2)求平均一步的长度。
40÷63≈0.63(米)
答:平均走一步的长度大约是0.63米。
解法二:
一步平均长度=总距离÷总步数
50×3÷(79+80+81)
=150÷240
»0.63(米) 答:(略)
小结:求一步一平均长度,即用所行的距离除以总步数。
4. 求两地间的距离。
教师指出:知道了一步的平均长度就可以用步测出两地之间的距离。方法是:从一个地方走到另一个地方,数一数所走的步数,用一步平均长度乘以步数得两地间距离。
例2:小芳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0.62米,她从家门口到学校门口走了425步。小芳家门口到学校门口的路程大约有多少米?
距离=一步平均长度×步数
0. 62×425=263.5(米)
答:这个操场大约有80米。
问:为什么这里用大约呢?(步测的数据不精确)
5. 练习。
课本“练一练”1、2
6. 介绍目测的方法。
目测是只用眼睛来估量一段距离。练习目测时:
(1)先用测量工具量出一段距离,在每隔10米的地方插上标杆,看看10米、20米、30米……的距离各是多远,同时注意不同距离上标杆附近的人和其他物体的大小。
(2)然后去掉标杆,根据确定目标反复练习,目测自己和指定目标之间距离是多少,并与实际测量结果进行比较,逐步提高目测的准确度。
7.教师总结。
在没有测量工具或对测量结果要求不十分精确时,可用步测和目测。学会步测和目测对目学生活很有帮助。
- ·上一篇: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
- ·下一篇:一年级语文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 › 小学语文教师学期总结
- › 小学语文教师党员工作总结
- › 一年级试卷: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一册
- ›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第四单元测试卷
- › 小学语文第八册7-8单元测试题
- › 二年级试卷: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期末考查试卷
- ›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发言稿
- › 三年级试卷:小学语文第六册期末复习一(2016、5)
- ›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草》、《宿新市徐公店》《古诗两首》教学...
- › 2016下学期小学语文课题实施计划
- › 一年级试卷: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姓的方案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四单元教案(浙教版)
tag: 小学五年级数学案例,小学五年级数学案例大全,数学教学 - 小学五年级数学案例
相关分类
热门推荐
- · 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三单元教案(浙教版)
- ·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教案
- · 通分
- · 分解质因数
- · 质数与合数
- · 最大公约数
- · 最小公倍数
- · 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四单元教案(浙教版)
- ·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
- · 真分数和假分数
- · 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比较
- ·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 · 异分母的带分数加、减法
- ·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 · 分数与除法
- · 分数的意义
- · 分数的基本姓质
- ·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