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过冬》说课稿
11-08 12:25:38语文说课稿
浏览次数:135次
标签:小学语文说课稿,小学语文说课,小学语文说课视频,http://www.duosi8.com
《动物过冬》说课稿,
一、基本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我们现在正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因此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在语文课程中学到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动物过冬》这篇课文正是能体现上面理念的一个好例子。
二、教材分析:
本课写的是一个关于动物过冬的童话故事。这篇童话故事通过写小蚂蚁找朋友的经过,告诉我们小蚂蚁、燕子、啄木鸟、黄莺和青蛙过冬的方法,从而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过冬方式,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奥秘。
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小蚂蚁找不到朋友,觉得奇怪。第二自然段写啄木鸟告诉小蚂蚁、黄莺、燕子到南方过冬,它自己继续消灭害虫。第3自然段写青蛙准备冬眠。第4自然段写小蚂蚁准备过冬的粮食。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过冬的方式。
4、会在课外查找有关动物过冬方式的资料。
针对上面的目标,我确定用三课时来完成。
我这里选的是第一课时。这课时要学的是第1、2自然段,为此我制定了以下3个子目标:(1)学会生字“周、静、悄、忽、消”,理解词语“静悄悄”“忽然”“四周”“声音”“消灭”。(2)会正确朗读课文。(3)了解动物过冬的方式,欣赏一些有关候鸟的图片,并能自己查找一些有关动物过冬的知识及资料。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句子“树林里变了样,满地是落叶,四周静悄悄的。”并随文理解“静悄悄”“忽然”等词语意思。教学的难点是“朋友们都到哪儿去了呢?”这个词句及第二自然段中啄木鸟与蚂蚁的对话的理解及朗读训练。
三、教学方法
在阅读课堂教学设计中,方法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教育是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是“伟大事业,人的命运决定于教育。”(别林斯基语)无疑具有高度科学性和艺术性,自然也就更应该讲究方法。根据新课程推出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我选择了一些个人认为比较合理的教学方法,以下作简略介绍。
(一)以题统文法设计。
讲读不仅从课题入手,而且始终抓住课题,统摄全文,使讲读精要,条理清楚,环节紧凑,学生理会深切。
(二)诵读法设计。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来达到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进行语言训练的目的。
(三)直观法设计。
根据课文内容,借助现代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冬天的树林”、啄木鸟与小蚂蚁的图片,啄木鸟啄树的声音等感性材料,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开展丰富的形象思维活动,加强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
(四)表演法设计。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分角色表演,充分从情感上熏陶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效地进行语言训练,培养表演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五)文本扩展法设计。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们的教学活动就是借课文中的“例子”,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爱好,从而学生的思维。这篇课文显而易见,是让学生了解动物过冬的方式。因此,我在课后设计了学生搜集资料,小组汇报的形式,这样做一者准备初步培养学生的信息吸收能力,二者也是对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合作学习方式具体地运用。
四、教学基本流程:
每一次学习新的课文,课题其实早已被学生所熟知。所以虽然在设计时我也曾想过多种方式来揭题,最终我还是采用了直接揭题的方式,这样既节省了时间,直奔主题,又符合当时的情境,因为学生早就知道他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题目是《动物过冬》。
在出示了课题以后,我让学生对课题进行了质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注重探索创新能力的开发和培养,要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抓课题进行质疑是低年级学生可以尝试的一种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方式?)。问题出来以后,我就将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形成探究的主题即“动物是怎样过冬的”。然后请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自己去课文中寻找答案。
在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时,我利用课件,先出现一只小蚂蚁,向学生介绍“大家看,谁来啦?――这是一只好奇又好问的小蚂蚁,它来到树木里发现了什么?”然后出示树林图,让学生说变化,随机出示句子“树林里变了样,满地是落叶,四周静悄悄的。”让学生读读并教学生字“静”,词语“静悄悄”,并进行朗读指导。满意以后过渡:“小蚂蚁发现树林里静悄悄的,他会怎么想?”并随机出示句子“朋友们都到哪儿去了呢?”进行朗读训练。课件在教学当中真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课件上的一个个句子的出现,使朗读的重点与难点得到了真正的落实。
学习第2自然时,老师过渡:“树林里静悄悄的,朋友们都上哪儿去呢?小蚂蚁正在想时,听到了(课件:出示“笃笃笃”的声音),大家看,谁来了?”自然的过渡衔接,把大家带到了这个童话的情境中。学生在老师的稍微点拨下读(1-2句),接着老师设计了“忽然”的词意理解,设计一个语境接下半句:“有一天,我在马路走着走着,忽然________。”让学生大面积地进行说话训练。回到文本时重点理解“喊”字,并抓住喊字进行对话训练。为了增强训练过程的趣味性,我运用了多种朗读方式:自由练读,男女分角色,同桌对话,师生对话、评价,再分角色带上头饰表演读等等。本教学片断采用体验性学习方式,把语文训练与学生自我体验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先让学生读中体验,把自己置身于角色之中,然后再加以适当的点拨,抓住提示语“喊”,进行分角色表演,让学生进入情境体验。这样,学生读书是靠自己去读懂,在读中自己领悟语感,而不是靠教师讲懂。
在多次的读以后,我问:“听了啄木鸟的话,小蚂蚁明白了什么?”学生就会把自己读书所体会到的东西一一作出陈述,这时我介绍候鸟、留鸟的一点知识,并向学生展示我在网络上查找到的候鸟的图片。
好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图片展示的目的在于抛砖引玉,使学生引起对动物过冬方式的兴趣,激发查找资料的愿望。所以布置作业时,我设计了一个关于查找动物过冬知识及资料的作业。
五、板书设计:
因为这篇科普知识,简单易懂,内容上并没有什么不可理解的东西。在本节课中,除了几个词语,其它的基本上在课件上演示,我板演的就是几个要重点理解的词语:“静悄悄、忽然”,《动物过冬》说课稿
一、基本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我们现在正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因此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在语文课程中学到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动物过冬》这篇课文正是能体现上面理念的一个好例子。
二、教材分析:
本课写的是一个关于动物过冬的童话故事。这篇童话故事通过写小蚂蚁找朋友的经过,告诉我们小蚂蚁、燕子、啄木鸟、黄莺和青蛙过冬的方法,从而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过冬方式,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奥秘。
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小蚂蚁找不到朋友,觉得奇怪。第二自然段写啄木鸟告诉小蚂蚁、黄莺、燕子到南方过冬,它自己继续消灭害虫。第3自然段写青蛙准备冬眠。第4自然段写小蚂蚁准备过冬的粮食。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过冬的方式。
4、会在课外查找有关动物过冬方式的资料。
针对上面的目标,我确定用三课时来完成。
我这里选的是第一课时。这课时要学的是第1、2自然段,为此我制定了以下3个子目标:(1)学会生字“周、静、悄、忽、消”,理解词语“静悄悄”“忽然”“四周”“声音”“消灭”。(2)会正确朗读课文。(3)了解动物过冬的方式,欣赏一些有关候鸟的图片,并能自己查找一些有关动物过冬的知识及资料。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句子“树林里变了样,满地是落叶,四周静悄悄的。”并随文理解“静悄悄”“忽然”等词语意思。教学的难点是“朋友们都到哪儿去了呢?”这个词句及第二自然段中啄木鸟与蚂蚁的对话的理解及朗读训练。
三、教学方法
在阅读课堂教学设计中,方法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教育是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是“伟大事业,人的命运决定于教育。”(别林斯基语)无疑具有高度科学性和艺术性,自然也就更应该讲究方法。根据新课程推出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我选择了一些个人认为比较合理的教学方法,以下作简略介绍。
(一)以题统文法设计。
讲读不仅从课题入手,而且始终抓住课题,统摄全文,使讲读精要,条理清楚,环节紧凑,学生理会深切。
(二)诵读法设计。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来达到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进行语言训练的目的。
(三)直观法设计。
根据课文内容,借助现代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冬天的树林”、啄木鸟与小蚂蚁的图片,啄木鸟啄树的声音等感性材料,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开展丰富的形象思维活动,加强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
(四)表演法设计。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分角色表演,充分从情感上熏陶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效地进行语言训练,培养表演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五)文本扩展法设计。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们的教学活动就是借课文中的“例子”,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爱好,从而学生的思维。这篇课文显而易见,是让学生了解动物过冬的方式。因此,我在课后设计了学生搜集资料,小组汇报的形式,这样做一者准备初步培养学生的信息吸收能力,二者也是对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合作学习方式具体地运用。
四、教学基本流程:
每一次学习新的课文,课题其实早已被学生所熟知。所以虽然在设计时我也曾想过多种方式来揭题,最终我还是采用了直接揭题的方式,这样既节省了时间,直奔主题,又符合当时的情境,因为学生早就知道他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题目是《动物过冬》。
在出示了课题以后,我让学生对课题进行了质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注重探索创新能力的开发和培养,要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抓课题进行质疑是低年级学生可以尝试的一种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方式?)。问题出来以后,我就将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形成探究的主题即“动物是怎样过冬的”。然后请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自己去课文中寻找答案。
在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时,我利用课件,先出现一只小蚂蚁,向学生介绍“大家看,谁来啦?――这是一只好奇又好问的小蚂蚁,它来到树木里发现了什么?”然后出示树林图,让学生说变化,随机出示句子“树林里变了样,满地是落叶,四周静悄悄的。”让学生读读并教学生字“静”,词语“静悄悄”,并进行朗读指导。满意以后过渡:“小蚂蚁发现树林里静悄悄的,他会怎么想?”并随机出示句子“朋友们都到哪儿去了呢?”进行朗读训练。课件在教学当中真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课件上的一个个句子的出现,使朗读的重点与难点得到了真正的落实。
学习第2自然时,老师过渡:“树林里静悄悄的,朋友们都上哪儿去呢?小蚂蚁正在想时,听到了(课件:出示“笃笃笃”的声音),大家看,谁来了?”自然的过渡衔接,把大家带到了这个童话的情境中。学生在老师的稍微点拨下读(1-2句),接着老师设计了“忽然”的词意理解,设计一个语境接下半句:“有一天,我在马路走着走着,忽然________。”让学生大面积地进行说话训练。回到文本时重点理解“喊”字,并抓住喊字进行对话训练。为了增强训练过程的趣味性,我运用了多种朗读方式:自由练读,男女分角色,同桌对话,师生对话、评价,再分角色带上头饰表演读等等。本教学片断采用体验性学习方式,把语文训练与学生自我体验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先让学生读中体验,把自己置身于角色之中,然后再加以适当的点拨,抓住提示语“喊”,进行分角色表演,让学生进入情境体验。这样,学生读书是靠自己去读懂,在读中自己领悟语感,而不是靠教师讲懂。
在多次的读以后,我问:“听了啄木鸟的话,小蚂蚁明白了什么?”学生就会把自己读书所体会到的东西一一作出陈述,这时我介绍候鸟、留鸟的一点知识,并向学生展示我在网络上查找到的候鸟的图片。
好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图片展示的目的在于抛砖引玉,使学生引起对动物过冬方式的兴趣,激发查找资料的愿望。所以布置作业时,我设计了一个关于查找动物过冬知识及资料的作业。
五、板书设计:
因为这篇科普知识,简单易懂,内容上并没有什么不可理解的东西。在本节课中,除了几个词语,其它的基本上在课件上演示,我板演的就是几个要重点理解的词语:“静悄悄、忽然”,《动物过冬》说课稿
- ·上一篇:《雪被子》第一课时说课稿
- ·下一篇:《坐井观天》说课稿
《《动物过冬》说课稿》相关文章
- › 《动物过冬》听课评课稿
- › 《动物过冬》说课稿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动物过冬》说课稿
tag: 语文说课稿,小学语文说课稿,小学语文说课,小学语文说课视频,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语文说课稿
相关分类
热门推荐
- · 《荷叶圆圆》说课
- · 《松鼠和松果》说课
- · 《两只鸟蛋》说课
- · 《月亮的心愿》说课
- · 《胖乎乎的小手》说课
- · 《笋芽儿》第一课时说课设计
- · 《草船借箭》说课稿
- · 《富饶的西沙群岛》说课稿
- · 《盘古开天地》说课稿
- · 《苦 柚》说课稿
- ·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第一课时说课
- · 《美丽的彩虹》说课设计
- · 《蜜蜂引路》第一课时说课
- · 《可贵的沉默》说课设计
- · 《观潮》第二课时说课
- · 《将相和》说课设计
- · 《詹天佑》第二课时说课
- · 如何说课和评课
- · 说课杂项
- · “说课”中应遵循的几项原则
- · 《日月潭》说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