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 学习中心 | 下载中心 | 知识大全 | 作文 | 常识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多思学习网教育学习语文教学中学语文试题高三语文试题古代诗歌阅读的核心(转王大绩老师)

古代诗歌阅读的核心(转王大绩老师)

03-08 02:28:07高三语文试题
浏览次数:704次 
标签:高三语文试题大全,http://www.duosi8.com 古代诗歌阅读的核心(转王大绩老师),

我们阅读一首古代诗歌,读什么?读感情。同学们都知道一句话:“诗言志。”诗歌是为了表达诗人主观感情而创作的。当然,透过古代优秀诗人感情的跃动,往往也可以抚摸时代的脉搏。和所有的文学作品一样,古代诗歌表达感情的手段有两种。一种是直抒胸臆,另一种不是直接抒发,而是经由形象来表达。后一种是同学们要着意体会的。毛泽东先生评价唐人诗歌水平高于宋人水平,说过一句很明白的话:诗歌贵在形象思维,唐人更懂得形象思维。”孤立与诗歌之外的一个形象,很难说表达什么感情,诗歌将若干形象整合起来,就有了比较明确的感情寄托,并被我们所理解,这就是意象。王国维先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其中,“景”即指形象,“情”,便是感情。意思是,古代诗歌里,一切形象的塑造,都是为了表达感情的;同时,诗人的思想感情,很多是经由形象来表达的。王国维先生创立的“境界说”,就是强调景与情的统一,形象与感情的真实及自然,即“真景物”“真性情”,首要是一“真”字。其中,“真景物”又是从属于“真性情”的。这些道理,不但应该懂得,而且要成为我们阅读古代诗歌的自觉意识,在阅读每一首古代诗歌中体现出来。

要确切把握诗歌中的形象、感情,以及其间的纽带“意象”,首先要读懂诗歌;或者说,把握住这几个梯次层进的要点,才能读懂诗歌,才算读懂了诗歌。

举一个例子,唐代诗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首句就有一个形象“幽草”。很多同学读诗时并不注意:“幽草”不就是涧边幽僻之处生长的草丛吗?但是,我们还需要想一想,诗人塑造这个诗歌形象寄托的感情是什么?“独怜”,怜,就是爱。诗人为什么只爱“幽草”?“上有黄鹂深树鸣”,黄鹂,羽毛那么漂亮,鸣叫那么悦耳,诗人却不爱它。当然是因为诗人身处社会底层,被人忽视,任人践踏,正因为与幽草同病相怜,所以才情有独钟。

“春潮带雨晚来急”,写的是自然的春潮晚雨,但也预示着社会的动荡,民生的不安。什么感情?诗人既然关注到这一现象,当然有报效社会,拯救民生之心。可惜他没有机会。诗人只是在“野渡”——荒野的渡口;“无人”——没人理会他,没人需要他;“舟自横”——一条船孤零零横在那里。这里倾诉的是一种怀才不遇,满腹牢骚的感情。与周边格格不入的横舟,是寄托诗人情感的意象;无人野渡,是横舟的处境;春潮晚雨,是大的社会背景。

再看一个例子,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这首诗约作于唐长庆二年(822)。当时朝政昏暗,党争激烈,诗人尝尽做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这年七月白居易由中书舍人出任杭州刺史,经襄阳、汉口,于十月一日到杭州,这首诗作于赴杭的江行途中。

了解了诗歌创作的背景,更便于我们把握诗人的感情,诗歌读起来也更有意味。“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忧喜杂陈,既有庙堂之忧思和余悸,又有远离的欣幸与轻松。“九月初三夜”新升的一弯新月,为什么格外让诗人喜爱呢?可以想象,这之前的“八月十五夜”的满月,没有这般清新与真切吧?诗人得以从朝堂党争的漩涡中脱身,那种轻松愉快的心情,通过遍野露珠、一弯弓月传达了出来。

怎么读懂诗歌?用谢冕先生的话说,首先要“泡”。古代诗歌高度凝练,句式跌宕,意象错落,情感内敛——像茶叶一样,不泡品不出滋味。读诗要关注诗歌的题目、诗序、注释、和作者;调动联想和想象,努力还原诗歌的情境;确切把握诗歌中的重要形象,整合诗歌意象;遇到不甚明了的意象,要根据相关意象推断。为了把含蓄跳跃的诗句“泡”开,不妨翻译成同学们更熟悉的表达样式——散文、故事,乃至诗人的一篇日记。

有些同学不重视读懂诗歌,只重视回答试卷题目。其实,任何试卷题目都是一种切入方式,实质都是对读懂诗歌的考查。为此,我们特别强调要“重视诗歌,淡化题目”。

还有些同学只读诗歌,忽视诗歌题目。其实,诗歌题目,是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

有些诗歌仿佛谜语,诗歌题目便是谜底。例如唐代诗人钱珝七绝:“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留意题目“未展芭蕉”,我们才更容易把握诗歌描绘的芭蕉未展的画面,并联想到含情未展的少女情愫与气质。

有些诗歌表达感情含蓄委婉,不关注题目便容易误解。例如唐代诗人朱庆馀的七绝:“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字面上看就是一首情诗。留意题目“近试上张水部”,我们才明白诗人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水部,以公婆比主考官。诗人用这首诗征求著名诗人张籍(张水部)的意见。

下面我们尝试“泡”两首古代诗歌。

苏小小墓        李贺

    幽兰露,如啼痕。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

[注]苏小小,南齐钱塘名妓,钟情于建康才子阮郁,但为阮家所阻,遂与忧伤中咯血而死,时年十九,葬于西湖畔西泠之坞。

从题目看,这是唐代诗人李贺对苏小小坟墓的吟咏。

先看注释。“苏小小,南齐钱塘名妓”。南齐在唐代之前约400年;“钟情于建康才子阮郁”——才子佳人;“但为阮家所阻”——可能因为门第不当;“遂与忧伤中咯血而死”——痴情而凄凉;“时年十九”——非常年轻;“葬于西湖畔西泠之坞”——苏小小死后四个世纪,一位唐代的年轻诗人李贺,来到西湖畔西泠凭吊她的坟茔。

再通过联想和想象,泡开诗歌。

幽兰露——幽僻处兰草上的露水。哪里的“幽兰”?应该是苏小小坟茔上的幽兰吧?

如啼痕——谁的“啼痕”?李贺的吗?路人的吗?当然不是。应该是墓主人苏小小的吧?人死了四百年,眼泪还没干。

诗人大胆想象,起笔不凡。这真是一首“长恨歌”啊。

[1] [2] [3]  下一页

,古代诗歌阅读的核心(转王大绩老师)
《古代诗歌阅读的核心(转王大绩老师)》相关文章

tag: 诗歌  高三语文试题,高三语文试题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试题 - 高三语文试题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试题下载 | 电脑学习 | 加入收藏


幼儿园教案_ 教案模板_ 课件模板_ 教学反思_ 教学计划


多思学习网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