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 学习中心 | 下载中心 | 知识大全 | 作文 | 常识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多思学习网教育学习语文教学中学语文试题高三语文试题古代诗歌阅读的核心(转王大绩老师)

古代诗歌阅读的核心(转王大绩老师)

03-08 02:28:07高三语文试题
浏览次数:704次 
标签:高三语文试题大全,http://www.duosi8.com 古代诗歌阅读的核心(转王大绩老师),

无物结同心——没有什么物件可以连接制成同心结。谁和谁的同心结?当然是苏小小和阮郁的。坟墓上,看不见这件爱情信物。

烟花不堪剪——因为烟雾笼罩下的花朵,无法剪下用来当做同心结的丝绦。

草如茵——放眼坟茔周边,野草凄迷,像是铺就的地毯。

松如盖——坟茔周边的松树摇摆,又像是车乘的顶盖。

风为裳——夜风织成清冷的长裙,鼓动摇曳。谁的长裙?苏小小的吧?

水为佩——露水凝结成幽凉的佩玉,晶莹闪烁。谁的佩玉?也是苏小小的吧?

简洁几笔,勾勒出主人公的形象。每位读者面前都会呈现一位江南女孩子的形象:清秀、憔悴、凄婉。

油壁车——一乘小小的油壁车,悄无声息。

夕相待——夜色中,久久的守候。谁在守候谁?应该是苏小小在守候阮郁吧?400年了,痴心不改,还在等候心上前来迎娶。诗人安排了一场冤魂的婚礼。

冷翠烛——寒冷夜气包裹着小小的绿色蜡烛。

劳光彩——蜡烛的光焰微弱,难以照射到远处。

我们可以想象,诗人李贺,手执一柄小小的绿色蜡烛,借着如豆的烛光,照看苏小小的坟茔,看幽草,看墓碑,看凄迷的野草,看摇动的树冠,心潮涌动,泪眼婆娑。

西陵下——西陵,就是西泠,坟茔周边。

风吹雨——寒风吹着冷雨。我们也可以想象,那一只小小的翠烛,它那微弱的焰火,就如同墓中这位女孩子微弱的生命,如同她生命的全部寄托,在寒风冷雨中顽强抗争,苦苦支撑。

这样,我们可以进一步把《苏小小墓》译成现代汉语散文,用文字条理、固定思维。

苏小小墓

在西陵坟墓间,幽兰上每一滴露水,都如同眼泪的痕迹。没有可以用作同心结的丝绦,因为凄迷雾霭里绽放的花朵,总是被无边的黑暗吞噬。绿茵茵的青草如毯,碧森森的松树似盖,风织成清冷的长裙,水凝为幽凉的佩玉。一乘小小的油壁车,夜色中一个凄清的身影静静守候。那翠色的烛光如豆,光影黯淡,幽幽闪烁。西陵坟墓下啊,寒风吹着冷雨……                       

那么,这首诗寄寓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呢?最表层的是,表达了诗人对墓中埋葬的女苏小小的由衷同情,对这种坚贞爱情的高度赞佩。这还只是表层感情。所谓“诗言志”, 孩子是诗歌的内在感情。其实,苏小小只是诗歌寄寓感情的一个形象。要理解诗人内在的感情,需要把握诗歌创造的核心形象。

第一处是:“油壁车,夕相待”。诗人通过苏小小的形象,传达了自我的一份守候情结。至于李贺在守候什么,我们不知道,诗歌没有明说。想要知道吗?需要去研究李贺——也许守候他的心上人,也许是文学探索,或者政治理想,或者人格诉求……不经过专门研究,难以破解。这首诗能够流传,引发共鸣,挑动许多读者的心弦,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份守候情结。像爱情是文学的永恒主题一样,守候也是文学的永恒主题。

第二处是:“冷翠烛,劳光彩”。被风雨寒气包裹威逼的“翠烛”,不仅是苏小小形象与处境的写照,也应该是诗人对自身形象与处境的诉说。当然,李贺何以有这般感受,他受何威逼,又因何不为理解,也只有研究李贺才能破解。

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由题目和注释可以知道,诗人由长沙出发,途径洞庭湖被风浪所阻。由长沙去洞庭湖,是顺江而下,正常情况用不了十天,看来好多时间被耽搁在路途中。“尚在黄陵庙下”,也表明旅途不顺。旅途被耽搁,人们一般会焦躁郁闷。而诗人却说“波臣风伯亦善戏矣”,风神水神也真是爱开玩笑呀,做了轻松的调侃,的确称得上心胸豁达。

联想,想象,泡开诗歌。

满载一船秋色——诗人由长沙出发,沿湘江顺流而下,湘江两岸,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诗人站在船头,两岸秋色尽收眼底,如同载到船上。

平铺十里湖光——初到洞庭湖,也是风平浪静,水面开阔,平展铺开。这里在写自然风光,也寓示着社会、人生、命运。我们希望自己,也希望普天下善良的人们能够一生如秋色明媚,湖光潋滟。

波神留我看斜阳——但是,谁也保不齐遇到风浪。这就来了:水神挽留我和他一同观赏落日。

唤起鳞鳞细浪——眼前能是粼粼细浪吗?粼粼细浪怎么会阻遏航行呢?应该是滔天巨浪吧?“鳞鳞细浪”不是眼前景色的如实描绘,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里显然是“真性情”在主导“真景物”。诗人展现出“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情怀,对我们的人生深有启发。

明日风回更好——明天风向转换将更利于航行。物极必反,逆境中总是潜在着转机,蕴蓄着希望和期待。

今宵露宿何妨?——今夜就露宿在船上又有什么关系?逆境中一派坦然。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古代诗歌阅读的核心(转王大绩老师)
《古代诗歌阅读的核心(转王大绩老师)》相关文章

tag: 诗歌  高三语文试题,高三语文试题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试题 - 高三语文试题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试题下载 | 电脑学习 | 加入收藏


幼儿园教案_ 教案模板_ 课件模板_ 教学反思_ 教学计划


多思学习网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