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二书本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11-08 12:26:50高二语文试题
浏览次数:493次
标签:高二语文试题大全,http://www.duosi8.com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书本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劝学》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是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并且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但是可以到达千里之外。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会游泳,但是可以横渡江河。
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那么精神和智慧就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
7、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外;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刀雕刻一下就停止,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用刀雕刻永不停止,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师说》
9、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10、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有了疑惑却不跟随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决。
1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
1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我学习道理,哪里要了解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
13、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得知真理本来比我早。
1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 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因此无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无论年纪大的还是年纪小的,(只要是)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15、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而引起的吧?
16、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孩子读书来帮助他们断句的,尚不是我所说的给人传授道理、给人解释疑惑的老师。
17、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以地位低的人为师,那是很使人丢脸的事,以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谄媚。”
18、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巫医、乐师、百工这些人,君子们是不屑提及的,现在士大夫的智慧反而赶不上(这些人),多么奇怪啊!
《赤壁赋》
19、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不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面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逗留不前。
20、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任凭小船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越过那茫茫的江面。
2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使深渊里潜藏的蛟龙舞动,使孤舟中的寡妇哭泣。
22、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我们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
23、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他面对长江畅饮,横握长矛吟诗,本是一世英豪,但是现在他又在哪里呢?
24、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不断流逝的,就像这江水,但实际上未曾消逝。月亮时圆时缺,但是始终没有增减。
25、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从变化的一面去看,那么天地万物的变化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会停止。从不变的一面去看,那么事物和我们都是无穷无尽的,还羡慕什么呢?
26、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况且天地之间,事物都有各自的主宰,如果不是我所拥有的,即使是一丝一毫我也不会取用。
27、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是我和您可以共同享用的东西。
《始得西山宴游记》
28、自余为戮人,居是州,恒惴栗。
自从我成为罪人,我就居住在这个州,常常忧惧不安。
29、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那公务之暇,我就缓慢地行走,漫无目的地游玩。
30、日与其徒上高山, 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每天和那些随从登上高山,进入深林,走遍迂回曲折的溪流,只要有幽泉怪石,无论多远没有不到的。
3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意有所至,梦也同往。
32、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我)认为凡是这个州的有奇异形态的山水,都被我享受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
33、望西山,始指异之。
(我)眺望西山,才指点着它认为它怪异。
34、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青山白水相互萦绕,外接天际,向四面望去,浑然一体。
35、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 为类。
这才知道这座山的独特卓立,与小土丘实非一类。
36、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这样之后才知道我以前根本没有游览过,真正的游览从这时才开始,所以(为了这次游览)写了这篇文章来记载它。
《六国论》
37、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贿赂秦国,自己的实力因而就亏损,这是灭亡的原因。
38、不赂者以赂者丧。
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
39、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因为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失去了其他国家强有力的援助,就不能单独保全,
40、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比较秦国(由于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与战争取胜得到的土地,它的实际数目多到百倍;
41、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那么秦国最大的欲望,诸侯最大的祸患,本来就不在于战争。
4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诸侯)送给秦国的土地越多,(秦国)对诸侯的侵略也越急。所以用不着作战,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决定了。
43、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终于落到全部覆亡的结局,从道理上说本来应该这样。
44、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着柴草去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这话说对了。
45、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燕国和赵国的国君,起初有长远的谋略,能够坚守国土,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
46、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况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他们的)智谋和力量都很单薄,作战失败了而灭亡,确实是不得已的事。
47、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假若与秦国相比较,(结局)也许还不是轻易能判断的呢。
48、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如果六国诸侯)用贿赂秦国的土地来分封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意来礼遇天下的奇才,(大家)齐心合力地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连饭都咽不下去了。
49、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治理国家的人(千万)不要被别人积久而成的威势胁迫啊!
50、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假如我们凭仗着这样大的国家,自取下策而沿袭六国灭亡的旧例,这就是又在六国之下了!
《阿房宫赋》
5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长桥卧在水上,没有云,怎么出现了龙?通道架在半空,并非雨过天晴,怎么出现了彩虹?
52、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
燕国、赵国、韩国、魏国、齐国、楚国收藏的金玉珍宝,都是多少年、多少代,从人民手中掠夺来的,堆积如山。
53、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一旦国家破亡,不能再占有,都运送到阿房宫中。把宝鼎当作铁锅,把美玉当作石头,把黄金当作土块,把珍珠当作砂砾,乱丢乱扔,满地狼籍,秦人看着,也不觉得可惜。
54、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为什么搜刮财宝时连一分一厘也不放过,挥霍起来却把它当作泥沙一样呢?
55、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秦始皇这暴君的心却日益骄横顽固。于是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函谷关被刘邦攻占,项羽放了一把大火,可惜那豪华的宫殿就变成了一片焦土!
56、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秦国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的灭亡而哀叹,却使后代人为它哀叹;如果后代人哀叹它而不引以为鉴,那么又要让更后的人来哀叹他们了。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书本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劝学》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是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并且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但是可以到达千里之外。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会游泳,但是可以横渡江河。
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那么精神和智慧就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
7、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外;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刀雕刻一下就停止,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用刀雕刻永不停止,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师说》
9、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10、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有了疑惑却不跟随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决。
1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
1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我学习道理,哪里要了解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
13、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得知真理本来比我早。
1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 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因此无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无论年纪大的还是年纪小的,(只要是)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15、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而引起的吧?
16、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孩子读书来帮助他们断句的,尚不是我所说的给人传授道理、给人解释疑惑的老师。
17、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以地位低的人为师,那是很使人丢脸的事,以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谄媚。”
18、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巫医、乐师、百工这些人,君子们是不屑提及的,现在士大夫的智慧反而赶不上(这些人),多么奇怪啊!
《赤壁赋》
19、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不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面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逗留不前。
20、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任凭小船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越过那茫茫的江面。
2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使深渊里潜藏的蛟龙舞动,使孤舟中的寡妇哭泣。
22、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我们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
23、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他面对长江畅饮,横握长矛吟诗,本是一世英豪,但是现在他又在哪里呢?
24、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不断流逝的,就像这江水,但实际上未曾消逝。月亮时圆时缺,但是始终没有增减。
25、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从变化的一面去看,那么天地万物的变化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会停止。从不变的一面去看,那么事物和我们都是无穷无尽的,还羡慕什么呢?
26、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况且天地之间,事物都有各自的主宰,如果不是我所拥有的,即使是一丝一毫我也不会取用。
27、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是我和您可以共同享用的东西。
《始得西山宴游记》
28、自余为戮人,居是州,恒惴栗。
自从我成为罪人,我就居住在这个州,常常忧惧不安。
29、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那公务之暇,我就缓慢地行走,漫无目的地游玩。
30、日与其徒上高山, 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每天和那些随从登上高山,进入深林,走遍迂回曲折的溪流,只要有幽泉怪石,无论多远没有不到的。
3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意有所至,梦也同往。
32、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我)认为凡是这个州的有奇异形态的山水,都被我享受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
33、望西山,始指异之。
(我)眺望西山,才指点着它认为它怪异。
34、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青山白水相互萦绕,外接天际,向四面望去,浑然一体。
35、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
这才知道这座山的独特卓立,与小土丘实非一类。
36、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这样之后才知道我以前根本没有游览过,真正的游览从这时才开始,所以(为了这次游览)写了这篇文章来记载它。
《六国论》
37、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贿赂秦国,自己的实力因而就亏损,这是灭亡的原因。
38、不赂者以赂者丧。
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
39、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因为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失去了其他国家强有力的援助,就不能单独保全,
40、
比较秦国(由于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与战争取胜得到的土地,它的实际数目多到百倍;
41、
那么秦国最大的欲望,诸侯最大的祸患,本来就不在于战争。
4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诸侯)送给秦国的土地越多,(秦国)对诸侯的侵略也越急。所以用不着作战,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决定了。
43、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终于落到全部覆亡的结局,从道理上说本来应该这样。
44、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着柴草去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这话说对了。
45、
燕国和赵国的国君,起初有长远的谋略,能够坚守国土,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
46、
况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他们的)智谋和力量都很单薄,作战失败了而灭亡,确实是不得已的事。
47、
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假若与秦国相比较,(结局)也许还不是轻易能判断的呢。
48、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如果六国诸侯)用贿赂秦国的土地来分封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意来礼遇天下的奇才,(大家)齐心合力地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连饭都咽不下去了。
49、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治理国家的人(千万)不要被别人积久而成的威势胁迫啊!
50、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假如我们凭仗着这样大的国家,自取下策而沿袭六国灭亡的旧例,这就是又在六国之下了!
《阿房宫赋》
5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长桥卧在水上,没有云,怎么出现了龙?通道架在半空,并非雨过天晴,怎么出现了彩虹?
52、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
燕国、赵国、韩国、魏国、齐国、楚国收藏的金玉珍宝,都是多少年、多少代,从人民手中掠夺来的,堆积如山。
53、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一旦国家破亡,不能再占有,都运送到阿房宫中。把宝鼎当作铁锅,把美玉当作石头,把黄金当作土块,把珍珠当作砂砾,乱丢乱扔,满地狼籍,秦人看着,也不觉得可惜。
54、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为什么搜刮财宝时连一分一厘也不放过,挥霍起来却把它当作泥沙一样呢?
55、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秦始皇这暴君的心却日益骄横顽固。于是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函谷关被刘邦攻占,项羽放了一把大火,可惜那豪华的宫殿就变成了一片焦土!
56、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秦国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的灭亡而哀叹,却使后代人为它哀叹;如果后代人哀叹它而不引以为鉴,那么又要让更后的人来哀叹他们了。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书本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 ·上一篇:师德师风自查自纠反思材料
- ·下一篇:契诃夫《胖子和瘦子》阅读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书本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 · 鸿门宴重点字词句梳理
- · 《毛泽东词两首》课时训练题及答案
- · 《地球上的王家庄》阅读答案
- · 《论语》六则阅读理解及答案
- · 怀念月光阅读答案
- · 《诗经》两首练习及答案
- ·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书本文言文重点句子翻
- · 我的早年生活阅读答案
- · 语文必修五名句默写
- · 《阿房宫赋》习题与答案
- · 孔雀东南飞练习与答案
- · 《窦娥冤》课后练习答案
- · 《公孙无知之乱》原文及译文
- · 一碗馄饨 阅读答案
- · 潭柘寺阅读答案
- · 《汉书·赵广汉传》阅读答案
- · 天上的星星阅读答案
- · 他的生命就是一首诗阅读答案
- · 石榴(莫怀戚)阅读答案
- · 《难忘的八个字》阅读理解及答案
- · 《炮兽》配套练习与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