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六则阅读理解及答案
11-08 12:26:50高二语文试题
浏览次数:646次
标签:高二语文试题大全,http://www.duosi8.com
《论语》六则阅读理解及答案,
《论语》六则阅读理解及答案
《论语》节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延伸训练: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可谓好学也已 同 意思是:
2.诲女知之乎 同 意思是:
3.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同 意思是:
二、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吾尝终日不食
2.诲女知之乎?
3.敏于事而慎于言
4.就有道而正焉
5.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不愤不启
三、翻译句子:
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四、用上文原句填空。
1.孔子探讨学习与思考之间的关系的句子是 。
2.孔子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句子是 。
3.在中外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启发式教学的是孔子。他给后人留下了"启发式"、"举一反三"的教育教学经验的句子是 。
五、“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中“君子”的含义是什么?请在上文中找一个与之含义相同的字。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试理解现实生活中“君子”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答案:
一、1.已 矣 了 2.女 汝 你 3.知 智 智慧
二、1.曾经 2.教导 3.谨慎 4.趋向、接近 5.检查 6.心里想弄明白而又没有弄明白。
三、1.喜欢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和智慧。
四、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五、原句中的“君子”的含义是道德高尚的人。文中与之含义相同的字是“贤”。生活中的“君子”,每个人心中都有各自的形象,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答案不求统一。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 1 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 2 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3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 4 昧行 5 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释]
1 炳烛:把蜡烛点燃。
2 盲臣:瞎眼的臣子,师旷是个瞎子所以这么说。
3 阳:这里指阳光。
4 孰与:一种固定格式,用来比较,相当于“比……怎么样”。
5 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延伸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恐已暮矣( ) 安敢戏其君乎( )臣闻之( )善哉( )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臣闻之 B.如日出之光 C.默而识之 D.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线的文言句子 。
①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②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4.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
5.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你认为学习与年龄有没有关系?是什么关系?
答
答案:
1.晚 戏弄、开玩笑 听说 (讲得)好 2.B
3.①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
②点上蜡烛和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
4.文中把人生中的三个不同时期的学习喻为“日出之阳”、“日中之光”和“炳烛之明”,告诫人信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5.此题是开放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颜回好学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注释]
①回:颜回,又称颜渊。
②鲁哀公:鲁国国君。
③迁:转移。
延伸训练: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①发尽白,蚤死 ②今也则亡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孔子哭之恸 ②门人益亲
③弟子孰为好学 ④不贰过
,《论语》六则阅读理解及答案
《论语》六则阅读理解及答案
《论语》节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延伸训练: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可谓好学也已 同 意思是:
2.诲女知之乎 同 意思是:
3.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同 意思是:
二、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吾尝终日不食
2.诲女知之乎?
3.敏于事而慎于言
4.就有道而正焉
5.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不愤不启
三、翻译句子:
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四、用上文原句填空。
1.孔子探讨学习与思考之间的关系的句子是 。
2.孔子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句子是 。
3.在中外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启发式教学的是孔子。他给后人留下了"启发式"、"举一反三"的教育教学经验的句子是 。
五、“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中“君子”的含义是什么?请在上文中找一个与之含义相同的字。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试理解现实生活中“君子”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答案:
一、1.已 矣 了 2.女 汝 你 3.知 智 智慧
二、1.曾经 2.教导 3.谨慎 4.趋向、接近 5.检查 6.心里想弄明白而又没有弄明白。
三、1.喜欢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和智慧。
四、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五、原句中的“君子”的含义是道德高尚的人。文中与之含义相同的字是“贤”。生活中的“君子”,每个人心中都有各自的形象,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答案不求统一。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 1 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 2 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3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 4 昧行 5 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释]
1 炳烛:把蜡烛点燃。
2 盲臣:瞎眼的臣子,师旷是个瞎子所以这么说。
3 阳:这里指阳光。
4 孰与:一种固定格式,用来比较,相当于“比……怎么样”。
5 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延伸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恐已暮矣( ) 安敢戏其君乎( )臣闻之( )善哉( )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臣闻之 B.如日出之光 C.默而识之 D.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线的文言句子 。
①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②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4.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
5.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你认为学习与年龄有没有关系?是什么关系?
答
答案:
1.晚 戏弄、开玩笑 听说 (讲得)好 2.B
3.①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
②点上蜡烛和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
4.文中把人生中的三个不同时期的学习喻为“日出之阳”、“日中之光”和“炳烛之明”,告诫人信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5.此题是开放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颜回好学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注释]
①回:颜回,又称颜渊。
②鲁哀公:鲁国国君。
③迁:转移。
延伸训练: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①发尽白,蚤死 ②今也则亡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孔子哭之恸 ②门人益亲
③弟子孰为好学 ④不贰过
,《论语》六则阅读理解及答案
- ·上一篇: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
- ·下一篇:不计人过阅读答案
《《论语》六则阅读理解及答案》相关文章
- › 高一学生作文:读《论语》的随想
- › 《论语》六则阅读理解及答案
- › 《论语》知识点归类及比较阅读附答案
- › 《论语》十则·同步试卷及答案
- › 教书育人 流芳百世——读《论语》有感
- › 读《论语》心得体会
- › 《论语》十则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 › 文学名著《论语》读后感集锦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论语》六则阅读理解及答案
tag: 论语 高二语文试题,高二语文试题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试题 - 高二语文试题
热门推荐
- · 鸿门宴重点字词句梳理
- · 《毛泽东词两首》课时训练题及答案
- · 《地球上的王家庄》阅读答案
- · 《论语》六则阅读理解及答案
- · 怀念月光阅读答案
- · 《诗经》两首练习及答案
- ·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书本文言文重点句子翻
- · 我的早年生活阅读答案
- · 语文必修五名句默写
- · 《阿房宫赋》习题与答案
- · 孔雀东南飞练习与答案
- · 《窦娥冤》课后练习答案
- · 《公孙无知之乱》原文及译文
- · 一碗馄饨 阅读答案
- · 潭柘寺阅读答案
- · 《汉书·赵广汉传》阅读答案
- · 天上的星星阅读答案
- · 他的生命就是一首诗阅读答案
- · 石榴(莫怀戚)阅读答案
- · 《难忘的八个字》阅读理解及答案
- · 《炮兽》配套练习与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