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
按艺术形式表现手法分
话剧 以对话为主,如《威尼斯商人》。
歌剧 以歌唱为主,如《白毛女》。
舞剧 以舞蹈为主。
按剧情繁简及结构分
多幕剧 生活面宽广,情节较复杂。
人物较多,布景变换频繁。
独幕剧 人物较少,情节较简单。布景变换少或不变。
按题材反映的时代分
历史剧 如《打渔杀家》。
现代剧 如《白毛女》。
按矛盾冲突性质和表现手法分
喜剧
悲剧
正剧(悲喜剧) 如《白毛女》
剧本特点 必须适合舞台演出,受时间限制,篇幅不宜过长,人物不宜太多,场景不能过多变换。
必须有情节(即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又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时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语言必须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通俗自然,简练明确,响亮动听。
动作必须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
有舞台说明:位置-每一幕(场)的开端、结尾、对话中间。
内容-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
作用-帮助刻画人物性格、展开故事情节。
散文知识
定义 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精粹精辟,形式自由,能迅速反映生活。)
分类
抒情散文 以一定的事物为对象,侧重于具体生动的抒发作者的情怀,如《荔枝蜜》。
叙事散文 以写人记事为中心,往往也带有抒情成分,如《藤野先生》。
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贵散) 神不散(忌散)
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组织材料、结构呈篇较自由。
立意方面: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必须明确而集中。
表现方法不拘一格:可叙事、写人、托物抒情、发表议论,如《记一辆纺车》。
揭示中心思想的独特方式:作者往往抓住自己在生活中感受最深的某一事物,挖掘着事物所包含的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并展开丰富的联象,借以揭示中心思想。如《白杨礼赞》。
www.duosi8.com
结构上:往往有一条线索,把材料贯串成一个整体。
第一部分
议论文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鲜明的论点,确凿的论据,严密的论证)一、论点的特点:①正确 ②鲜明归纳论点的方法:
1、标题2、文章开头3、结尾4、中间:
①通过归纳总结论据的共同点来推断出论点②总结性的词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例如:由此可见;我认为;总之……)③先找出文章的论题,然后依据论题在文中找出反复出现的类似的论断性的话,合并同类项,最后归纳。
注意:归纳论点的句子必须是完整而鲜明的肯定性的论断的句子。
二、论据事实论据(如现实事件、历史事实、统计材料、具体数字等)理论论据:(包括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定义、法则、规律、名言警句等。)归纳论据的要点:××人+怎么做(与论点密切相关的方面)+结果注意:在引用中可能有些不是名言,而是具体的事实,那是事实论据。
三、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举例论证(事例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1、例证法(摆事实):具体典型而且充分地证明了某一论点。 2、引证法(讲道理):引用了什么论证了某一论点,使论证具有说服力。 3、喻证法(讲道理):形象生动地阐述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通俗易懂。
4、对比法(讲道理):通过对比,突出强调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鲜明。
四、分析议论文的表达方式1、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概括性很强,作用:用事实证明某一观点或主张。
2、议论文中时而有生动形象的描写,作用:更鲜明生动地证明了某一观点。
3、议论中的抒情,会使议论更有感染力,更深入人心。
五、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严密、准确六、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七、论证结构:提
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第二部分
记叙文
一、 常见叙事线索
1、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2、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意义的物品。
3、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4、事件线索:中心事件 5、时间线索 6、地点变换线索找线索: 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 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作用: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人物的思想性格,事情的来龙去脉。
二、记叙顺序
1.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
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比如:回忆往事)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三、人物的描写方法
1、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2、语言(对话)描写
3、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 ·上一篇:中国古典音乐和唐诗宋词阅读答案
- ·下一篇:李白诗歌《望天门山》阅读与鉴赏
- › 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 › 人教实验初中语文各单元综合性学习专项训练参考答案
- › 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 ›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多年教学经验总结)
- ›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
- › 初中语文多音字练习
- › 初中语文《不言代价与回报》的教学反思
- ›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 ›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
- › 初中语文教师评中教一级述职报告
- ›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一年级)
- › 初中语文教研活动教学反思发言稿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
热门推荐
- · 《我平凡,我快乐》阅读答案
- ·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练习题
- · 《捕蛇者说》译文
- · 九年级语文议论文阅读训练
- · 动物的眼睛 阅读题及答案
- · 梦的科学与科学的梦阅读答案
- · 中考阅读题《流泪的蓑衣》参考答案
- · 善于舍弃 阅读题答案
- · 《公输》同步练习 与答案
- · 《鱼我所欲也》阅读及答案
- · 《伤仲永》文言文复习资料
- · 跟我讲讲外面的世界吧 阅读及答案
- · 《小议怎样与人相处》阅读答案
- · 宝石项圈 阅读答案
- · 爱,从来不卑微阅读及答案
- · 《格列佛游记》复习要点
- · 鸟瞰地平线 阅读答案
- · 大道之行也练习题及答案
- · 杂说“书卷气” 阅读及答案
- · 勤劳是一种恶习阅读答案
- ·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