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
打比方:运用比喻方法,对事物或势力进行形象化的说明
作比较:将此事物与彼事物进行比较,说明此事物的特征,作比较有横向比较(类比对比)和纵向比较两种
作引用:引用经典、文献、名言、诗词、歌谣、传说等进行说明
列数字:确数,用准确的数字资料加以说明 。概数,用概数对事物作准确说明
列图表;通过画图,照片或列表的形式对事物进行说明
顺 序
空间 空间方位、地点位置的转换顺序如东西南北中、前后左右等。如《故宫博物院》
时间 以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说明,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逻辑 1、现象-本质2、特点-用途3、原因-结果4、整体-部分5、主要-次要6、概括-具体如《大自然的语言》
议论文知识点
特点 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可兼用其它表达方式;以鲜明的态度表明观点或主张;以充分的材料证明其观点或主张。
要 素 论点-对所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观点、态度。论点有中心论点、分论点两种,有的议论文只有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中心论点、分论点均有。
论据-对论点进行证明的材料、依据。论据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类。
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论证有归纳法(个别到一般)和演绎法(一般到个别)两类。
分类 立论文-从正面论述其观点、说明其观点的正确,如《怀疑与学问》。
驳论文-对反面论点进行驳斥,确立起正确观点。
结 构
基本结构 引论-开头部分,提出问题。
本论-主体部分,分析问题。
结论-结尾部分,解决问题。 如《谈骨气》开篇提出论点,并作解释和分析,后用三个实例三个方面证明论点,最后提出号召。
论证结构 并列式 文章的层次、段落之间、论据之间是平行的、并重的、《纪念白求恩》
对照式 论述中把两种事物作对照,如《想和做》。
层进式 论述的层次一层比一层推进、深入,如《谈骨气》。
总分式 先总后分
先分后总 如《哨子》
总-分-总 如《谈骨气》
方 法
例证法 运用典型事例说明观点,如《理想的阶梯》中列举了爱迪生、鲁迅、巴尔扎克等例。
引证法 引用经典或名言、谚语等证明论点,如《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中引用了达尔文、黑格尔、戴维、歌德等名人的话。
喻证法 借助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论点,如《批评与自我批评》中用“打扫卫生”、“洗脸”来比方。
对比法 用反向事例或对比说明论点,如《理想的阶梯》中用“没有理想的人”“不爱惜时间”与“有理想的人”“珍惜一分一秒”加以对比论证。
小说知识
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一、三 要 素
1、人 物 人物生活的关系:塑造人物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可以某一真人为模特儿,综合其他人的一些事迹,也可杂取许多人的特点合为一个典型人物。
塑造人物的手段:描写人物外貌、心理、语言、行动;可以概括介绍或具体描绘;可以正面着笔或侧面烘托;在文中可适当插入议论或抒情。
2、情 节 故事情节的作用:与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中心思想。
故事情节的来源: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故事情节的过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时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3、环 境 环境描写的作用:人物活动的天地,人物思想性格的阶级根源和社会根源。 环境描写的种类:社会环境:提示时代背景 自然环境:内容--地点、时间、季节、气候及景物。 作用――表现人物身份、地位、行动、心情,渲染气氛。
对环境描写的要求:要典型。
二、分 类 篇幅 情节 人物
短篇 短 简单: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断。 较少,有的写的是一个人的大半生或一生的典型生活片断。
长篇 长 复杂:表现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某些人物的一生事迹,叙述几代人的生活历程。 众多:各种类型的人物。
中篇 介于长、短篇 之间 比短篇 复杂、广泛比长篇 简单。 较多
诗歌知识点
诗歌与小说、戏剧、散文合称四大文学体裁
一、 分类
诗 以表达方式为分类标准 抒情诗――《沁园春·雪》、《有的人》、《周总理、你在哪里》 叙事诗――《木兰诗》《卖炭翁》
以诗歌体裁为分类标准
古代诗歌
近代诗
绝句: 特点——每首四句,一般双句押韵,有的首句入韵. 分类—— 五言绝句.特点,每句五字. 七言绝句.特点,每句七字.
律诗. 特点――每首八句,两句一联,中间两句必须对仗,押韵同句。 分类—— 五言律诗。特点,每句五字。 七言律诗。特点,每句七字。
词 又称长短句。特点略,如《忆江南》
古诗(古体诗、古风) 字句较自由,如:《敕勒歌》、《木兰诗》、《卖碳翁》。
新诗 自由诗,如《有的人》。自由诗有的押韵(不一定一韵到底,可中途换韵,但每节要押韵),也有的不押韵。
散文诗:形式是散文,但有诗的意境,如《海燕》
押韵 押韵:有相同或相近的韵母。有些古诗现在读来不押韵的,是因为古今语音不同。 节 拍 即节奏:格律诗一般以音节为单位。五言诗为二、三顿,后“三”又可根据意义分为二、一顿或一、二顿。例“白发――三千――丈”、“润物――细――无声”;七言诗为二五顿,后“五”亦可如上分,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现代诗的节拍一般不固定,大体整齐即可)
戏剧知识点
定义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分类及标准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 ·上一篇:中国古典音乐和唐诗宋词阅读答案
- ·下一篇:李白诗歌《望天门山》阅读与鉴赏
- › 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 › 人教实验初中语文各单元综合性学习专项训练参考答案
- › 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 ›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多年教学经验总结)
- ›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
- › 初中语文多音字练习
- › 初中语文《不言代价与回报》的教学反思
- ›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 ›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
- › 初中语文教师评中教一级述职报告
- ›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一年级)
- › 初中语文教研活动教学反思发言稿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
热门推荐
- · 《我平凡,我快乐》阅读答案
- ·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练习题
- · 《捕蛇者说》译文
- · 九年级语文议论文阅读训练
- · 动物的眼睛 阅读题及答案
- · 梦的科学与科学的梦阅读答案
- · 中考阅读题《流泪的蓑衣》参考答案
- · 善于舍弃 阅读题答案
- · 《公输》同步练习 与答案
- · 《鱼我所欲也》阅读及答案
- · 《伤仲永》文言文复习资料
- · 跟我讲讲外面的世界吧 阅读及答案
- · 《小议怎样与人相处》阅读答案
- · 宝石项圈 阅读答案
- · 爱,从来不卑微阅读及答案
- · 《格列佛游记》复习要点
- · 鸟瞰地平线 阅读答案
- · 大道之行也练习题及答案
- · 杂说“书卷气” 阅读及答案
- · 勤劳是一种恶习阅读答案
- ·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