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退位的笔算减法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连续退位的笔算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初步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细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难点:连续退位,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1)直接说得数
10+3= 10+4= 10+2= 10+5= 10+6=
10+9= 7+10= 8+10= 9+10=
(2)举卡片表示结果
13-6= 16-7= 12-4= 15-9= 13-8=
2.板演笔算减法竖式,其他同学在课堂练习本上写
3.订正板演,提问:笔算减法要记住哪几条?
(二)学习新课
1.以旧引新,学习例5
师问:板演的第2题,如果把17改成97,应该怎样计算呢?
出示:
2.尝试探究
师:这道题咱们还没有讲,但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只要动动脑筋,是可以做对的,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独立试做,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
3.引导获得正确知识
师说:这三种算法究竟哪种正确呢?看看图解。(出示书上计数器图)同桌互相说说计算过程。
学生说计算过程,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说出个位和十位的计算过程,学生如果说不清,可引导提问:(1)数位对齐后,从哪一位减起?够减吗?怎么办?(2)十位3退1还剩几?(3)用几减9?够减吗?怎么办?注意引导学生看图,最后有一名同学正确、完整地说出计算过程。(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1减7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加10再减,11减7得4,在个位上写4;十位退1剩2,2减9不够减,从百位退1,在十位加10再减,12减9得3,在十位上写3,百位4退1剩3,对齐百位写3)
请学生判断黑板上的三个算式哪个正确,再引导学生找出另外两个竖式错误之处,并加以改正。
追问学生:今天学的笔算减法式题与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呢?(板书课题:连续退位的笔算减法)
4.学习例6
师说:刚才大家学习得很好,老师要奖励大家一些红苹果,不过有个条件,必须猜出苹果下面的数是几,才能得到苹果。出示例6:
学生猜对后,问:你是怎么猜对的?引导学生正确完整地说出计算过程。
师问:你们还想不想得苹果?老师这儿还有呢?逐一出示四道题:
(三)巩固反馈
1.笔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962-893= 4614-1825=
做题前要提出要求:连续退位的笔算减法比较爱出错,做时首先要保证不抄错数和计算符号,其次一定要进行验算,用双重保险保证计算正确。谁两道题都计算正确,老师还要奖励他一个大红苹果。
2.独立竖式计算
3.列式计算
(1)296比384少多少? (2)754比63多多少?
(3)1445与526相差多少? (4)比735少86的数是多少?
4.夺红旗比赛
5.质疑并小结
师问: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还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连续退位的笔算减法,是在学生已会不连续退位的笔算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只要理解了哪一位上退1剩几,用剩几减另一个数,如果不够减,要用剩几加10再减就行了,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力争最大限度地放手,采用尝试教学法,让学生充分地参加探究。针对探究过程中出现的三种不同情况,让学生自己借助计数器图,自己判断哪种情况正确,不正确的也要找出错误原因,加以改正,进一步巩固算理。在学习例6时,采用游戏:猜猜苹果下面是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引导学生说出是怎么猜出的,也是为了巩固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在巩固反馈过程中,首先进行带验算的笔算,提出明确要求,是为了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然后用9道直接竖式计算,来提高学生的熟练程度,最后,用游戏夺红旗结束本节课,这道题既要速度,又要保证正确,对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指导。
板书设计
,连续退位的笔算减法- ·上一篇: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四)
- ·下一篇: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 › 连续退位的笔算减法
- › 不连续退位减
- › 数学教案-不连续退位减-教案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连续退位的笔算减法
tag: 小学二年级数学案例,小学二年级数学案例大全,数学教学 - 小学二年级数学案例
相关分类
热门推荐
- · 连续进位加
- ·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一)
- · 苏教版国标本数学第三册教学计划
- ·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七)
- · 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 · 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的应用题(二
- · 不连续进位的笔算加法
- · 几百几十的加减法(二)
- · 连续退位的笔算减法
- ·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四)
- · 北师大版第四册数学全册教案
- · 应用题对比练习课
- · “破五减”的珠算减法
- ·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五)
- · 混合运算(二)
- · 中间、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
- · 不连续退位减
- · 珠算进位加法
- · 三位数的读写法
- · 时、分、秒的认识
- ·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