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 学习中心 | 下载中心 | 知识大全 | 作文 | 常识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多思学习网教育学习语文教学中学语文试题高二语文试题《阿房宫赋》习题与答案

《阿房宫赋》习题与答案

11-08 12:26:50高二语文试题
浏览次数:245次 
标签:高二语文试题大全,http://www.duosi8.com 《阿房宫赋》习题与答案,
 

  (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2)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

  (3)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4)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

  (5)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6)呜呼,亦盛矣哉!

  (7)欲安所归乎?         (8)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9)甚矣,汝之不惠! (10)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11)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12)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13)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     (14)滋可痛已!

  (15)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16)年几何矣?  (17)是善恶之分也已。

  (18)万钟于我何加焉?       (19)非死则徙尔。

请将上列句子末尾的语气词用法归类,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序号:

5.a.表陈述语气有(4)(11)(19);b.表疑问语气(包括反问)有(2)(7)(8)(16)(18);c.表感叹语气(6)(9)(11)(12)(14)(15);d.表祈使、劝勉、禁止等语气(13);e.表判断语气(5);f.表肯定或否定语气(1)(3)(17)。

  a.表陈述语气的有________________

  b.表疑问语气(包括反问)的有________________

  c.表感叹语气的有________________

  d.表祈使、劝勉、禁止等语气的有________________

  e.表判断语气的有________________

  f.表肯定或否定语气的有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同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①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③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④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⑤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⑥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A.①②⑤   B.②④     C.③④⑥    D.①③⑤⑥

6.B(1991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2题。本题是考查古今异义词和偏义复词的。现代汉语中的某些双音节词在古汉语中是两个连用的单音节词,其含义有的相同,有的不同,本课和本单元有许多这样的词,如“学者”“所谓”“不必”“根本”“骨肉”“气候”“经营”“一旦”“日益”“钩心斗角”等,要注意结合语境辨析。本题中,“可以”、“以为”与现在意义相同,其他几个都与现在的意义有所不同。)

  7.阅读下面的片断,回答问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①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②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③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④秦人不暇自哀,而a后人哀之;b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c后人而复哀d后人也。

  (1)下列两句中的加粗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A.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

  B.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C.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D.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

7.(1)B(两个“之”一个是代词,一个是助词;两个“而”一个表转折,一个表顺接。) 

  (2)对文中加粗的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锱铢:极言贵重的东西  ②南亩:泛指农田

  ③九土:即九州,指全国  ④呕哑:难听的音乐

  ⑤独夫:孤单的人     ⑥戍卒:指陈胜、吴广等起义者

  ⑦楚人:指刘邦      ⑧焦土:指阿房宫被烧毁

A.①④⑤⑦  B.②③⑥⑧   C.①③⑤③   D.②④⑥⑦

(2)B(独夫,指独裁者。) 

  (3)对文中划线的四个“后人”分析正确的是( )(3)B

  A.①②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③是指当时的宋人(如杜牧);④是指秦人。

  B.①②④相同,都是指宋人;④是指宋以后的人。

  C.①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②④相同,都是指宋以后的人。

D.①④相同,都是指宋人(如杜牧);②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

  (4)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C(没有同情。)

  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D.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5)第二段文字共四句话,分层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5)D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第③句是________复句,关联词是________和________。第④句是________复句,关联词是________。

6)假设使则;转折而

  (7)作者指出六国和秦统治者灭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的问题。(7)自己本身

  (8)“灭六国者六国也”“使六国各爱其人”,这三个“六国”所指是否相同,指的是什么意思?

(8)①和②相同,指的是六个国家③指的是六国的统治者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阿房宫赋》习题与答案
《《阿房宫赋》习题与答案》相关文章

tag: 阿房宫赋  高二语文试题,高二语文试题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试题 - 高二语文试题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试题下载 | 电脑学习 | 加入收藏


幼儿园教案_ 教案模板_ 课件模板_ 教学反思_ 教学计划


多思学习网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