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王朝与匈奴的和战 说课稿
04-08 17:17:10历史说课稿
浏览次数:680次
标签:初中历史说课视频,高中历史说课课件,说课,http://www.duosi8.com
秦汉王朝与匈奴的和战 说课稿,
第15课 秦汉王朝与匈奴的和战(说课稿)
攀枝花市第三高级中学 罗义才一、说教材
1.对教材的总体把握:
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220年,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和巩固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先后经历了秦、西汉和东汉三个朝代,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成就显著,边疆与内地的联系进一步加强。本课内容属于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讲授本课时应注意匈奴(点)、民族关系(线)、秦汉王朝(面)三者之间的关系。
点:匈奴。匈奴是生活在蒙古高原上的古老游牧民族,在战国时期逐渐兴起经常南下到黄河流域抢掠。秦始皇末年,匈奴形成强大国家。他们的首领称为"单于"。中原王朝与匈奴之间的和战关系,直接影响到河套与西域等地的安定。但要充分肯定匈奴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线:民族关系。秦汉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发展的重要时期。匈奴是那个时期我国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中原王朝与匈奴的战争,不同于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因而不具有侵略和反侵略的性质。但要分清其正义性和和非正义性,进步性与反动性。汉匈时战时和,但统一与融合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授课时应抓住"和与战"的史实这一基本线索(归纳为"战、战和战和战" )。
面:秦汉王朝。长达四百多年的秦汉王朝,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中的重要一环。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授课时应当?quot;秦汉王朝与匈奴的和战"放在秦汉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民族关系等的大环境之中。事实上,秦汉王朝与匈奴的和与战,正是这一时期汉匈两大民族政治、经济在军事上的集中体现,也凸现了这一时期国力的兴衰。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教学大纲的的要求,结合教材及其学生的特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冒顿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地区,汉武帝发动反击匈奴的历史条件,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及其意义;窦固和窦宪两败北匈奴。
(2)能力培养:①在教师指导下分析匈奴族对历史的贡献,进而认识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以培养用正确的观点分析民族问题的能力;②通过课前预习,独立收集、查找有关"王昭君"、"霍去病"等人的资料、图片和秦汉时期的成语典故,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查询能力;③通过课堂讨论、回答问题、讲述成语典故、历史故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3)思想认识:匈奴族对我国北方草原的统一和经济开发做出了贡献;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为汉匈两大民族的友好合作做出了重大贡献。
要处理好三者的的关系:寓历史教育和能力培养于基础知识的传授之中。
寓教于乐。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昭君出塞。
难点: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
二、说教法
采用问题讨论式教学法为主,结合"读、讲、议、练"的综合教学方法。目的是最大限度的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针对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和指导学生盼侍庠亩两滩模缓笳箍肿樘致郏е淙翰呷毫Γ〕げ苟掏ü献餮埃餐饩鲋氐恪⒛训阄侍狻J寡鞫兄分? ,通过分析理解得出问题结论,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课上起到组织、引导、点拨的作用。整个教学过程采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注意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三、说学法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法和学法 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教法就有什么样的学法。应该说教学思想决定了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决定了教法和学法。无论是教法还是学法,都必须重视学生的存在,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法指导是一件长期的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本课的基本思路也是基本方法,就是要在老师和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尝试自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做到:课前预习收集,课堂讨论参与,课后巩固整理。尽量让学生动手(找一找、做一做)、动口(议一议、说一说)、动脑(想一想、为什么)。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新教材和新大纲的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3ˊ)
课前放一段王昭君的古典音乐。由此导入新课:昭君出塞是怎么回事?它给汉匈两大民族带来了什么影响?
2.展示课题:(2ˊ)
第15课 秦汉王朝与匈奴的和战
强调本课讲述的是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秦汉王朝与匈奴的关系是一种错综复杂的和战关系。
3.新课研讨(30ˊ)
1)展示问题讨论(一)
① 冒顿单于是怎样使匈奴强盛起来的?
② 什么是"白登之围"?
③ 汉初是怎样实行"和亲"政策的?
④ 汉武帝时是怎样打败匈奴的?
⑤ "昭君出塞"是怎么回事?
⑥ 东汉同匈奴的和战情况如何?
●本组问题注重基础知识,目的是让学生熟悉教材。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同时在书上圈点,同桌间可以互相帮助,共同寻找问题答案。在学生自学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回答这六个问题。要求回答得简明扼要,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史论结合。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巧妙安排板书并作适当补充。学生讲到哪里就把幻灯片切换到哪里。
(2) 展示问题讨论(二)
研讨题①汉高祖时汉败匈奴胜,汉武帝时汉胜匈奴败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各有哪些?
研讨题②"昭君出塞"与白登之围后的"和亲"有何异同?
研讨题③匈奴对我国历史有何贡献?学习本课受到什么启示?
●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出示三道讨论题。本组讨论题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是基础知识的扩展和升华。教师先将学生分成三个大组,再几人为一组,指定一题进行讨论;教师深入各组了解情况,适时点拨。讨论结束,各组选派一名代表发言。老师再将要点呈现给同学们。
(3)教师总结,及时肯定,提高认识。
抓住"和"与"战"的史实进行总结。(抓住线索,突出重、难点)
4.巩固练习(5ˊ) www.duosi8.com
课堂练习是一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精心设计。考虑到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注重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升华,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
5.布置作业:同步训练15课。
6.活动设计
① 课前收集"昭君出塞"、霍去病的历史故事、典故、诗词、图片等。
② 带问题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③ 按教师引导,展开讨论,得出结论。
④ 观看CAI课件演示。
⑤ 对本课进行总结。
⑥ 参与做练习。
附板书设计:
第15课 秦汉王朝与匈奴的和战
一、 匈奴族的发展和白登之围
1. 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2. 匈奴经济的发展
3. 白登之围 (公元前200年)
二、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1. 汉武帝反击匈奴的历史条件
2. 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公元前119年)
三、昭君出塞
1. 呼韩邪单于归汉(公元前1世纪中期)
2. 昭君出塞(汉元帝时)
四、东汉和匈奴的和战
1.南匈奴和北匈奴
2.窦固、窦宪两败九 年 义 务 教 育 初 级 中 学 中 国 历 史 第 一 册
第15课 秦汉王朝与匈奴的和战(说课稿),秦汉王朝与匈奴的和战 说课稿
第15课 秦汉王朝与匈奴的和战(说课稿)
攀枝花市第三高级中学 罗义才一、说教材
1.对教材的总体把握:
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220年,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和巩固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先后经历了秦、西汉和东汉三个朝代,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成就显著,边疆与内地的联系进一步加强。本课内容属于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讲授本课时应注意匈奴(点)、民族关系(线)、秦汉王朝(面)三者之间的关系。
点:匈奴。匈奴是生活在蒙古高原上的古老游牧民族,在战国时期逐渐兴起经常南下到黄河流域抢掠。秦始皇末年,匈奴形成强大国家。他们的首领称为"单于"。中原王朝与匈奴之间的和战关系,直接影响到河套与西域等地的安定。但要充分肯定匈奴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线:民族关系。秦汉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发展的重要时期。匈奴是那个时期我国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中原王朝与匈奴的战争,不同于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因而不具有侵略和反侵略的性质。但要分清其正义性和和非正义性,进步性与反动性。汉匈时战时和,但统一与融合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授课时应抓住"和与战"的史实这一基本线索(归纳为"战、战和战和战" )。
面:秦汉王朝。长达四百多年的秦汉王朝,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中的重要一环。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授课时应当?quot;秦汉王朝与匈奴的和战"放在秦汉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民族关系等的大环境之中。事实上,秦汉王朝与匈奴的和与战,正是这一时期汉匈两大民族政治、经济在军事上的集中体现,也凸现了这一时期国力的兴衰。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教学大纲的的要求,结合教材及其学生的特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冒顿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地区,汉武帝发动反击匈奴的历史条件,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及其意义;窦固和窦宪两败北匈奴。
(2)能力培养:①在教师指导下分析匈奴族对历史的贡献,进而认识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以培养用正确的观点分析民族问题的能力;②通过课前预习,独立收集、查找有关"王昭君"、"霍去病"等人的资料、图片和秦汉时期的成语典故,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查询能力;③通过课堂讨论、回答问题、讲述成语典故、历史故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3)思想认识:匈奴族对我国北方草原的统一和经济开发做出了贡献;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为汉匈两大民族的友好合作做出了重大贡献。
要处理好三者的的关系:寓历史教育和能力培养于基础知识的传授之中。
寓教于乐。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昭君出塞。
难点: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
二、说教法
采用问题讨论式教学法为主,结合"读、讲、议、练"的综合教学方法。目的是最大限度的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针对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和指导学生盼侍庠亩两滩模缓笳箍肿樘致郏е淙翰呷毫Γ〕げ苟掏ü献餮埃餐饩鲋氐恪⒛训阄侍狻J寡鞫兄分? ,通过分析理解得出问题结论,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课上起到组织、引导、点拨的作用。整个教学过程采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注意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三、说学法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法和学法 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教法就有什么样的学法。应该说教学思想决定了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决定了教法和学法。无论是教法还是学法,都必须重视学生的存在,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法指导是一件长期的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本课的基本思路也是基本方法,就是要在老师和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尝试自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做到:课前预习收集,课堂讨论参与,课后巩固整理。尽量让学生动手(找一找、做一做)、动口(议一议、说一说)、动脑(想一想、为什么)。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新教材和新大纲的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3ˊ)
课前放一段王昭君的古典音乐。由此导入新课:昭君出塞是怎么回事?它给汉匈两大民族带来了什么影响?
2.展示课题:(2ˊ)
第15课 秦汉王朝与匈奴的和战
强调本课讲述的是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秦汉王朝与匈奴的关系是一种错综复杂的和战关系。
3.新课研讨(30ˊ)
1)展示问题讨论(一)
① 冒顿单于是怎样使匈奴强盛起来的?
② 什么是"白登之围"?
③ 汉初是怎样实行"和亲"政策的?
④ 汉武帝时是怎样打败匈奴的?
⑤ "昭君出塞"是怎么回事?
⑥ 东汉同匈奴的和战情况如何?
●本组问题注重基础知识,目的是让学生熟悉教材。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同时在书上圈点,同桌间可以互相帮助,共同寻找问题答案。在学生自学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回答这六个问题。要求回答得简明扼要,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史论结合。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巧妙安排板书并作适当补充。学生讲到哪里就把幻灯片切换到哪里。
(2) 展示问题讨论(二)
研讨题①汉高祖时汉败匈奴胜,汉武帝时汉胜匈奴败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各有哪些?
研讨题②"昭君出塞"与白登之围后的"和亲"有何异同?
研讨题③匈奴对我国历史有何贡献?学习本课受到什么启示?
●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出示三道讨论题。本组讨论题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是基础知识的扩展和升华。教师先将学生分成三个大组,再几人为一组,指定一题进行讨论;教师深入各组了解情况,适时点拨。讨论结束,各组选派一名代表发言。老师再将要点呈现给同学们。
(3)教师总结,及时肯定,提高认识。
抓住"和"与"战"的史实进行总结。(抓住线索,突出重、难点)
4.巩固练习(5ˊ) www.duosi8.com
课堂练习是一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精心设计。考虑到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注重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升华,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
5.布置作业:同步训练15课。
6.活动设计
① 课前收集"昭君出塞"、霍去病的历史故事、典故、诗词、图片等。
② 带问题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③ 按教师引导,展开讨论,得出结论。
④ 观看CAI课件演示。
⑤ 对本课进行总结。
⑥ 参与做练习。
附板书设计:
第15课 秦汉王朝与匈奴的和战
一、 匈奴族的发展和白登之围
1. 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2. 匈奴经济的发展
3. 白登之围 (公元前200年)
二、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1. 汉武帝反击匈奴的历史条件
2. 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公元前119年)
三、昭君出塞
1. 呼韩邪单于归汉(公元前1世纪中期)
2. 昭君出塞(汉元帝时)
四、东汉和匈奴的和战
1.南匈奴和北匈奴
2.窦固、窦宪两败九 年 义 务 教 育 初 级 中 学 中 国 历 史 第 一 册
第15课 秦汉王朝与匈奴的和战(说课稿),秦汉王朝与匈奴的和战 说课稿
上一篇:两汉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说课稿
《秦汉王朝与匈奴的和战 说课稿》相关文章
- 秦汉王朝与匈奴的和战 说课稿
- › 秦汉王朝与匈奴的和战 说课稿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秦汉王朝与匈奴的和战 说课稿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秦汉王朝与匈奴的和战 说课稿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秦汉王朝与匈奴的和战 说课稿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秦汉王朝与匈奴的和战 说课稿
tag: 历史说课稿,初中历史说课视频,高中历史说课课件,说课,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历史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