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 学习中心 | 下载中心 | 知识大全 | 作文 | 常识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多思学习网教育学习语文教学中学语文试题八年级语文试题2017届初二上语文期末考试文言文复习含答案

2017届初二上语文期末考试文言文复习含答案

03-06 17:19:09八年级语文试题
浏览次数:288次 
标签:八年级语文试题大全,http://www.duosi8.com 2017届初二上语文期末考试文言文复习含答案,
其岸势犬牙差互                       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                             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                                   隶而从者
二.翻译下列句子。
1.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全石以为底
 
3.近岸,卷石底以出
 
4.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5.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6.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7.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8.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9.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0.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三.选择题
1.与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是(       )
    例句:水尤清冽
   A.回清倒影     B.以其境过清     C.为官清廉      D.水清见底
2.加点词义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
   A.居安思危     B.不可久居        C.居高临下      D.居中调停
3.与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是(       )
    例句:以其境过清
   A.以貌取人     B.以身作则        C.以德报怨      D.以人废言
 
四.简答题
1、文章第一段“全石以为底”句有什么作用?
   
 
2、文章开篇落笔不凡,未见其景先闻其声,把水声写得清脆悦耳,不同凡响,文中哪一句清楚地表明了产生了这种效果的原因?
 
 
3、作者由“闻水声”到“伐竹取道”,才“下见小潭”,其中的“闻”“伐”“见”几个动词有何妙用?
 
 
4、“伐竹取道”说明什么?
 
 
5、文章描写潭中游鱼笔法极妙,你认为妙在何处?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6.简要分析第②段景物描写的特点。
 
 
7.第三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流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
 
8.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9.文章最后说“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其境过清”体现在哪里?请用原文回答。
 
 
10.文中几处提到“乐”字?这跟全文的感情基调协调吗?说说你的理解。
 
 
 
1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12、作者初发现小石潭时,先写“心乐之”,久坐潭上,又感觉“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13、作者写景如画,又寄情于景,对小石潭描写中已写出了作者个人情感和遭遇,“一切景语皆情语”,请谈谈你的理解。
 
 
 
 
1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透过观鱼时和游览到最后所描写的景物可看出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3分)
 
 
 
 
 
15.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解释加点词语。
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                       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念无与乐者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三.填空.
1.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
2.“月色入户”意思是__________ ,这句话运用了 _______的修辞手法。
3.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它与“ ___________ ”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
4.文章“记”的要素是:
时间:__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____  事件:_______________
5.文中“念无与乐者”“念”的结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 ,描绘了一个 _______的美妙境界。
7.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是⑴_________________ ;⑵ ______________。
 
四.选择.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2.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五.简答题
1.“寻张怀民”一句中的“寻”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
 
 
2.本文含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你认为哪些语句与“闲”字有关?
 
 
 
3.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体现友情的句子:
 
理由: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请简要分析此处比喻的妙处。
 
 
 
 
 
5.画线的句子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6分)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小石潭记》答案
四、简答题:
1、交代小石潭“全石以为底”的特点,说明小石潭命名的缘由。
2、“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3、既交代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又表现了作者探幽、访奇的情趣。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2017届初二上语文期末考试文言文复习含答案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试题下载 | 电脑学习 | 加入收藏


幼儿园教案_ 教案模板_ 课件模板_ 教学反思_ 教学计划


多思学习网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