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 学习中心 | 下载中心 | 知识大全 | 作文 | 常识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多思学习网教育学习语文教学中学语文试题七年级语文试题七年级语文(下)《伤仲永》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伤仲永》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11-08 12:23:49七年级语文试题
浏览次数:281次 
标签:七年级语文试题大全,http://www.duosi8.com 七年级语文(下)《伤仲永》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伤仲永》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

《伤仲永》选自《                 》,作者                    

政治家、           家、思想家,他的字是          ,号是           

二、据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2)“父利其然”中“其”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最能体现方仲永非凡天资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并释义

(1)日仲永环谒于邑人(        )  _____            _

(2)日扳仲永环于邑人(        )  ____             _

(3)不能前时之闻    (        )  ____            __

(4)然众人矣        (        )  ____            __

3.解释下面每组加粗词的意思。

(1)A.父利其也(               )  B.泯众人矣(               

(2)A.是指物作诗立就(         )  B.为其名(                 

(3)A.余之也久(              )   B.不能称前时之(           

4.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对方仲永的“泯然众人”表示深深的惋惜吗?如果不是,你认为作者写作此文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三、阅读理解

再读课文,完成5~7题。

5.文章叙事采用了什么样的写法?这样写有何好处?

 

 

 

6.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3)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7.本文语言十分简洁,试举例说明。

 

 

 

 

 

8、填空。

文章详写方仲永的              ,是为了突出他的              , 与后来的“泯然众人矣”形成               ,而这一结果是他父亲“               ”一手造成的,从而更好地突出了                  的重要性。

 

 

9、第三段属于什么表达方式?说明了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一、临川先生文集  王安石  北宋   文学家   介甫   半山  

二、1.(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3)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1)pān  同“攀”,牵,引。  (2)yè,拜访

   (3)chèn  相当              (4)mǐn 尽,消失

3、(1)A.代词,“这样”。这里代“以钱币乞之”的做法。 

        B.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2)A.从  B.自己

   (3)A.听说  B.传闻

4、不仅仅是。作者主要借方仲永的惨痛教训,阐明天资与后天学习的关系,从而告诫人们一定要重视并加强后天的学习。

5、运用先扬后抑的写法。先写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后写他变得平庸无奇,前后互为反衬,对比鲜明,既令人对他的不幸结局感到警醒、惋惜,又表现了对“不使学”的错误做法的否定、批判的态度,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1] [2]  下一页

,七年级语文(下)《伤仲永》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相关分类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试题下载 | 电脑学习 | 加入收藏


幼儿园教案_ 教案模板_ 课件模板_ 教学反思_ 教学计划


多思学习网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