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NA基础:详解IP地址和子网掩码
一、为什么要使用ip地址?
一个ip地址是用来标识网络中的一个通信实体,比如一台主机,或者是路由器的某一个端口。而在基于ip协议网络中传输的数据包,也都必须使用ip地址来进行标识,如同我们写一封信,要标明收信人的通信地址和发信人的地址,而邮政工作人员则通过该地址来决定邮件的去向。
同样的过程也发生在计算机网络里,每个被传输的数据包也要包括的一个源ip地址和一个目的ip地址,当该数据包在网络中进行传输时,这两个地址要保持不变,以确保网络设备总是能根据确定的ip地址,将数据包从源通信实体送往指定的目的通信实体。
目前,ip地址使用32位二进制地址格式,为方便记忆,通常使用以点号划分的十进制来表示,如:202.112.14.1.
一个ip地址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用于标识该地址所从属的网络号;另一部分用于指明该网络上某个特定主机的主机号。
为了给不同规模的网络提供必要的灵活性,ip地址的设计者将ip地址空间划分为五个不同的地址类别,如下表所示,其中a,b,c三类最为常用:
a类 0-127 0 8位 24位
b类 128-191 10 16位 16位
c类 192-223 110 24位 8位
d类 224-239 1110 组播地址
e类 240-255 1111 保留试验使用
网络号由因特网权力机构分配,目的是为了保证网络地址的全球唯一性。主机地址由各个网络的管理员统一分配。因此,网络地址的唯一性与网络内主机地址的唯一性确保了ip地址的全球唯一性。
二、划分子网
为了提高ip地址的使用效率,可将一个网络划分为子网:采用借位的方式,从主机位最高位开始借位变为新的子网位,所剩余的部分则仍为主机位。这使得ip地址的结构分为三部分:网络位、子网位和主机位。
引入子网概念后,网络位加上子网位才能全局唯一地标识一个网络。把所有的网络位用1来标识,主机位用0来标识,就得到了子网掩码。如下图所示的子网掩码转换为十进制之后为:255.255.255.224
子网编址使得ip地址具有一定的内部层次结构,这种层次结构便于ip地址分配和管理。
它的使用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层次结构——如何既能适应各种现实的物理网络规模,又能充分地利用ip地址空间(即:从何处分隔子网号和主机号)。
小窍门——子网的计算
在思科网络技术学院CCNA教学和考试当中,不少同学在进行ip地址规划时总是很头疼子网和掩码的计算。现在给大家一个小窍门,可以顺利的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看一个ccna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一个主机的ip地址是202.112.14.137,掩码是255.255.255.224,要求计算这个主机所在网络的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
常规办法是把这个主机地址和子网掩码都换算成二进制数,两者进行逻辑与运算后即可得到网络地址。其实大家只要仔细想想,可以得到另一个方法: 255.255.255.224的掩码所容纳的ip地址有256-224=32个(包括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那么具有这种掩码的网络地址一定是32的倍数。而网络地址是子网ip地址的开始,广播地址是结束,可使用的主机地址在这个范围内,因此略小于137而又是32的倍数的只有128,所以得出网络地址是202.112.14.128.而广播地址就是下一个网络的网络地址减1.而下一个32的倍数是160,因此可以得到广播地址为 202.112.14.159.可参照下图来理解本例:
ccna考试中,还有一种题型,要你根据每个网络的主机数量进行子网地址的规划和计算子网掩码。这也可按上述原则进行计算。比如一个子网有10台主机,那么对于这个子网就需要10+1+1+1=13个ip地址。(注意加的第一个1是指这个网络连接时所需的网关地址,接着的两个1分别是指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13小于16(16等于2的4次方),所以主机位为4位。而256-16=240,所以该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40.
如果一个子网有14台主机,不少同学常犯的错误是:依然分配具有16个地址空间的子网,而忘记了给网关分配地址。这样就错误了,因为14+1+1+1 =17 ,大于16,所以我们只能分配具有32个地址(32等于2的5次方)空间的子网。这时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24.
三、 ip 地址的局限性
最初的因特网设计者没有预想到网络会有如此快速地发展,因此现在网络面临的问题都可以追溯到因特网发展的早期决策上,ip地址的分配更能体现这点。
目前使用的ipv4地址使用32位的地址,即在ipv4的地址空间中有232(4,294,967,296,约为43亿)个地址可用。这样的地址空间在因特网早期看来几乎是无限的,于是便将ip地址根据申请而按类别分配给某个组织或公司,而很少考虑是否真的需要这么多个地址空间,没有考虑到ipv4地址空间最终会被用尽。
因此,ipv4地址是按照网络的大小(所使用的ip地址数)来分类的,它的编址方案使用"类"的概念。a、b、c三类ip地址的定义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划分,但是在实际网络规划中,它们并不利于有效地分配有限的地址空间。对于a、b类地址,很少有这么大规模的公司能够使用,而c类地址所容纳的主机数又相对太少。所以有类别的ip地址并不利于有效地分配有限的地址空间,不适用于网络规划。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致力于下一代因特网协议——ipv6的研究。由于现在ipv6的协议并不完善和成熟,需要长期的试验验证,因此,ipv4到 ipv6的完全过渡将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在过渡期间我们仍然需要在ipv4上实现网络间的互连。而在90年代初期引入了变长子网掩码(vlsm)和无类域间路由(cidr)等机制,作为目前过渡时期提高ipv4地址空间使用效率的短期解决方案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快速计算子网掩码和主机块
一、明确概念
在介绍十进制算法前我们先要明确一些概念。
类范围:ip地址常采用点分十进制表示方法x.y.y.y,在这里,x在1~126范围内称为a类地址;x在128~191范围内称为b类地址;x在 192~223范围内称为c类地址。比如10.202.52.130,因为x为10,在1~126范围内,所以称为a类地址。
类默认子网掩码:a类为 255.0.0.0; b类为 255.255.0.0; c类为 255.255.255.0.当我们要划分子网用到子网掩码m时,类子网掩码的格式如下:a类为 255.m.0.0,b类为 255.255.m.0,c类为 255.255.255.m.m是相应的子网掩码,比如255.255.255.240.
十进制计算基数是256(下面,我们所有的十进制计算都要用256来进行)。
二、变量说明
1.subnet_block指可分配子网块大小,表示在某一子网掩码下子网的块数。
2.subnet_num是可分配子网数,指可分配子网块中要剔除首、尾两块,是某一子网掩码下可分配的实际子网数量。subnet_num =subnet_block-2.
3.ip_block指每个子网可分配的ip地址块大小。
4.ip_num指每个子网实际可分配的ip地址数。因为每个子网的首、尾ip地址必须保留(一个为网络地址,一个为广播地址),所以它等于ip_block-2,ip_num也用于计算主机块。
5.m指子网掩码。
表示上述变量关系的公式如下:
m=256-ip_block ip_block=256/subnet_block或subnet_block=256/ip_block ip_num=ip_block-2 subnet_num=subnet_block-2.
6.2的幂数。大家要熟练掌握28(256)以内的2的幂代表的十进制数(如128=27、64=26等),这样可以使我们立即推算出subnet_block和ip_block的数目。
三、举例说明
现在,通过举一些实际例子,大家可以对子网掩码和主机块的十进制算法有深刻的了解。
1.已知所需子网数12,求实际子网数。
这里实际子网数指subnet_num,由于12最接近2的幂为16(24),即subnet_block=16,那么subnet_num=16-2=14,故实际子网数为14.
2.已知一个b类子网的每个子网主机数要达到60×255个(约相当于x.y.0.1~x.y.59.254的数量),求子网掩码。
首先,60接近2的幂为64(26),即ip_block=64; 其次,子网掩码m=256-ip_block=256-64=192,最后由子网掩码格式b类是255.255.m.0得出子网掩码为255.255.192.0.
3.如果所需子网数为7,求子网掩码。
7最接近2的幂为8,但8个subnet_block因为要保留首、尾2个子网块,即 8-2=6< 7,并不能达到所需子网数,所以应取2的幂为16,即subnet_block=16.因为ip_block=256/subnet_block= 256/16=16,所以子网掩码m=256-ip_block=256-16=240.
4.已知网络地址为211.134.12.0,要有4个子网,求子网掩码及主机块。
由于211.y.y.y是一个c类网,子网掩码格式为255.255.255.m,又知有4个子网,4接近2的幂是8(23),所以 subnet_block=8,subnet_num=8-2=6,ip_block=256/subnet_block=256/8=32,子网掩码m =256-ip_block=256-32=224,故子网掩码表示为255.255.255.224.又因为子网块的首、尾两块不能使用,所以可分配6 个子网,每个子网有32个可分配主机块,即32~63、64~95、96~127、128~159、160~191、192~223,其中首块(0~31)和尾块(224~255)不能使用。
,CCNA基础:详解IP地址和子网掩码- CCNA基础:详解IP地址和子网掩码
- › CCNA基础实验:配置帧中继网络
- › CCNA考试题库中英文翻译版
- › 思科认证CCNA(640-801)IOS命令大全
- › Cisco升级CCNA为640-802并推CENNT认证
- › CCNA学习基础:DynamicACL的应用
- › CCNA试验考试命令总结
- › CCNA最新模拟考试题
- › CCNA基础:详解IP地址和子网掩码
- › CCNA考点精析---IP路由表分析
- › 获得CCNA和CCNP认证必备条件和有效期
- › 2011年8月最新版CCNA注册方法
- › 新版640-802的CCNA认证英文教材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CCNA基础:详解IP地址和子网掩码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CCNA基础:详解IP地址和子网掩码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CCNA基础:详解IP地址和子网掩码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CCNA基础:详解IP地址和子网掩码
tag: 思科认证,思科认证考试,思科认证培训,思科认证网络工程师,考试频道 - 计算机考试 - 思科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