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 学习中心 | 下载中心 | 知识大全 | 作文 | 常识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多思学习网教育学习考试频道成人高考成考试题2017年《专升本》政治考试资料汇编

2017年《专升本》政治考试资料汇编

03-06 17:24:42成考试题
浏览次数:495次 
标签:历年成人高考试题,成人高考数学试题,成人高考模拟试题,http://www.duosi8.com 2017年《专升本》政治考试资料汇编,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各种生产要素如土地、资本、劳动、管理等都要有相应的评价,这些生产要求的所有者都要获得相应的收入。可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必然结果。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调节和理顺个人收入分配关系的基本原则?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3、现代企业制度及其特征是什么?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4、说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辩证关系?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对外开放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发展要国经济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对外开放可以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两者都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我们必须坚持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的统一,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对外开放的立足点和归宿点放在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上,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对外开放。

这是人大的

马克思主义

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是有区别的,它们研究的对象是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物质世界,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世界的一个部分,一个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的是物质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具体科学揭示的是物质世界一定领域、一定层次的本质和规律。它们之间是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又是密切联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离开了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成果,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
2. 试述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内容及其意义。
  内容:
  (1)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即谁先谁后,谁决定谁,谁是世界的本质、本原。
  (2)精神和物质之间有无同一性,即人们能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按照对哲学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
  意义:
  哲学的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如何回答其内容的第一方面,即如何回答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如何回答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第二方面,即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否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凡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认为世界是可知的,是可知论;反之,则是不可知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就是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人们的活动主要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世界是主观反映客观,改造世界是主观反作用客观。只有解决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取得工作的成功。
3. 简述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物质离不开运动,无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运动也离不开物质,任何运动都有物质主体,都是物质的运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
4. 试述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意识:
  意识的能动作用即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也称为主观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形成主观观念,并且自觉地指导人的实践活动,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3)意识的能动作用最突出的表现是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4)意识活动能在一定条件下控制人的生理活动。


  对立统一:
  1)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和把握它们的关键; 
  3)矛盾分析法即对立统一的分析方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4)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和根本分歧。
5. 论述质量规律的内容及其意义:
  内容:
  质量互变规律说明,事物的量变达到关节点超出了度,就出现质变;新质产生后,在新的基础上又出现新的量变;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事物发展的进程就是这样循环往复,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无限演进的过程。这就是事物的质量互变规律。
  意义:
  1)质、量、度作为概括事物规定性的基本范畴,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
  2)掌握事物的度也很重要。
  3)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对于我们至少应该有两个方面的启发意义。
  其一、既然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那么我们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应该注重量的积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其二、事物的发展是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渐进与飞跃的统一,只承认连续性而不承认间断性、只承认渐进而不承认飞跃,或者相反,都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进程。
  总之,善于把握量变和质变的对立统一,在它们的相互转化、相互推动中把握事物的变化发展,从而为实践活动提供正确的指导。
6. 试述辩证否定观及其意义。
  辩证否定观:
  首先,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的统一,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是扬弃。
  意义:
  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对任何事物不要简单地肯定或简单否定,不要不加分析的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7. 试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
  内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基本思想原则的理论基础。我国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的理论成果。
  意义: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统一的原理,是坚持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的哲学基础,是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思想武器。
  矛盾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共性),要坚持矛盾的特殊性(个性)
8. 简述实践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只有在实践人们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2)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不断给人们提供新的认识课题,提供大量有关的经验材料以及新的认识工具;实践还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了认识的发展。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主观见之说客观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它是联结主观认识和认识对象的桥梁,因而能把认识与对象相对照,判定认识是否正确。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有效地改造世界。
9. 简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起点和最初阶段。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直接同客观事物相接触,这些事物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于是就相继产生关于这些事  物的感觉、知觉和表象,这就是感性认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2017年《专升本》政治考试资料汇编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试题下载 | 电脑学习 | 加入收藏


幼儿园教案_ 教案模板_ 课件模板_ 教学反思_ 教学计划


多思学习网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