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 学习中心 | 下载中心 | 知识大全 | 作文 | 常识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多思学习网教育学习教研课题中学课题研究在学生的灵魂之处,夯筑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础

在学生的灵魂之处,夯筑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础

11-08 12:22:42中学课题研究
浏览次数:672次 
标签:中学课题研究大全,http://www.duosi8.com 在学生的灵魂之处,夯筑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础,
  3、“初中语文新课程与弘扬民族文化”的关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它兼顾语言与文化的层面,阐释了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体,它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而民族文化是语文的灵魂。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运用和语感的培养,也要承担起“体认中华文化、厚植传统精神”的重任。


四、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通过《初中语文新课程与弘扬民族文化的研究》课题的开展,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让学生打好传统的根基,然后浩浩荡荡地走向世界。
  1、使学生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另一方面,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剔除各种不良文化的糟粕,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成为21世纪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开拓者和建设者。
  2、在教会学生认识和掌握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的同时,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具有一定的研读文化著作的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一定的语言和文化经典名篇的积累和文化底蕴。
  3、以“语文教学跟生活实践相结合,实现课内外衔接”为指导思想,初步形成“课内外结合、学用结合”的语文新课程教学策略及“语文新课程与弘扬民族文化”课堂教学模式。
  4、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使我校语文教师及时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具有比较厚实的文化素养和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能力。

五、课题研究主要内容、方法与对象

  1、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初中语文新课程与弘扬民族文化的研究”,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探其冰山之一隅。它首先应该是“新课标视野下”的一种研究,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它必须是以新的课程标准理念作统帅,把握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这一基本特点。从中学生的特点出发,确定研究的价值取向。
  因此,我们立足教材,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以如何宣扬初中语文教材所蕴涵的传统美德(诸如刚毅奋进、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精神,各族一家、协和万邦的宽容精神,忧国忧民、献身祖国的爱国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等等这些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以及如何品味和积累祖国语言文字、解读民族文化典籍和如何把传统文化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内涵,升华为做人的行为作为研究重点,结合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设计好相关的语文学习的活动方案,为学生创造综合学习的机会,从而来寻求弘扬民族文化的途径和策略。
根据以上界定,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1)、现代中学生对本民族文化了解的现状调查分析;
  2)、新教材所蕴涵的本民族文化的挖掘与弘扬;
  3)、品味和积累祖国语言文字、解读民族文化典籍的策略研究;
  4)、家乡传统文化的发掘与研究;
  5)、在新课标下弘扬本民族文化的策略以及文化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6)、研究如何把传统文化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内涵,升华为做人的行为。
  2、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调查法。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问卷、谈话、比赛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文献研究法。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对新教材有关体现民族文化的内容进行挖掘、分析和归类;
  3)、实践法。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动,在教学实践基础上验证、修正教学行为充实或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以提高研究的价值。通过一系列课内外语文的实践活动(如亲近古诗文经典工程、成语故事演讲比赛、设计名人名言卡,汇编某一主题的古诗文:如勤学篇、励志篇等以及课本剧表演、观看有关展示民族文化的影视录象等)寻求新语文与弘扬民族文化之间联系的桥梁,研究一条适合新形势下语文教学的途径。
  4)、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3、课题研究对象:
  本校七年级全体学生。

六、研究的主要步骤

本课题的实施步骤分为四个阶段:
准备阶段 20xx年10―11月:课题组成立,学习研究计划和相关材料,明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各成员确定各自的研究侧重点。
第一阶段 20xx年12月—20xx年2月:开始实施课题:
①20xx年12月:A)课题开题;B)“民族文化知多少”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整理新教材有关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的课文,制订教学方案;C)创建 “亲近经典”专题网站。
②20xx年1月—20xx年2月:A)讨论研究课题实施策略;B)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推荐的目录和老师根据班级实际补充课外阅读内容,并制订“亲近古诗文经典”工程方案;C)课题组的老师每人设计一个与弘扬民族文化教学有关的活动课方案,资源共享。D)初步拟定文化课堂教学模式,整理完善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 20xx年3—5月:开始实施完善后的课题方案:
①20xx年3月:A)开始实施“亲近古诗文经典”工程;B)编撰并使用《语文与文化》校本课程(七年级)。
②20xx年4—5月:A)开展语文实践活动;B)举行“文化课堂教学新模式”展示课(全市)。C)申报相关子课题(宁波市级)。
③20xx年6月—7月:课题阶段总结:A)每人完成一个教学经验总结,一个最能代表自己水平的教学方案。B)整理资料。C)完成课题阶段总结报告,接受省教科院专家指导。
第三阶段 20xx年8月——12月:继续实施完善后的课题方案:
①20xx年8月—9月:A)编撰《语文与文化》校本课程(八年级);B)开展暑期“继承与弘扬家乡的传统文化”语文实践活动。
②20xx年10月—11月:A)“新课程下文化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讨”公开课展示;B)子课题开题;C)“亲近古诗文”知识竞赛。
③20xx年12月:课题总结:整理资料,完成课题总结报告。

七、研究的主要策略

  1、实施“亲近古诗文”经典工程,增加传统文化的积淀,吸取经典营养
中国的文化经典,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唐诗、宋词流传久远,具有开朗涵宏的气象、优雅高尚的情怀,博大精深、意存高远,蕴涵民族精神、审美情趣、人生哲理等,是人文理想的荟萃,是民族智慧的源头,是构成炎黄子孙民族凝聚力、民族自信心、民族文化素质的源泉之一。我们通过“民族文化经典”的问卷调查,就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范围、阅读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对文化经典的接触和吸收相当薄弱。于是,“不要拒绝对经典文化的吸收”成了我们对语文教学的定位,亲近古诗文,增加学生在传统文化经典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就成为我们课题研究的突破口之一。
  为激发学生诵读兴趣,我们开展了“亲近古诗文”经典工程,提出“吟诵古诗文,弘扬传统文化”的口号。在开发方案中为学生开列了书目,使学生有的放矢,自觉运作。并采取“导定集评”的方法,来加厚学生文化底蕴。
  1)导 即引导学生明确诵读古诗文的重要性。古人写文章、作诗注重音律,文言文骈散结合、长短句交错、平仄错落有致,而诗词曲赋语言的精美更不待言。唯有大声吟诵、熟读至背,才能更好地体会文本的内涵,领略古今相通的永恒的情感和思考,同时也能更好地体会古诗文的音韵特色,丰富积累而形成语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明确了诵读的重要性,就会充满热情的投入其中,品尝大量诵读带来的甜美滋味。
  2)定 即明确目标定任务。为了克服学生古诗文诵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指导学生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建议,认真制订诵读计划确诵读内容:《初中文言文扩展阅读》中短小精悍的篇目40篇左右;《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耳熟能详的篇目20篇左右;《初中生必读古诗文》中较浅易的篇目;《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中的部分诗词以及校本《经典诵读》中诗词警句。此外还规定:①天天三个一(要求学生每天利用课余时间诵读一首古诗文;语文课前交流一句自己喜欢的座右铭;回家向父母背诵一首古诗文。)②周周三个一(每周写一张以古诗文为内容的书法习作;读一篇经典文言散文;写一段阅读心得体会。)③月月三个一(要求课题组老师在每月上旬开设一节有关古诗文阅读的专题讲座;每月中旬举行一次班级古诗文学习沙龙,交流学习方法和心得;在每月下旬全级段举行一次有关古诗文竞赛活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在学生的灵魂之处,夯筑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础
《在学生的灵魂之处,夯筑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础》相关文章

tag: 民族  中学课题研究,中学课题研究大全,教研课题 - 中学课题研究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试题下载 | 电脑学习 | 加入收藏


幼儿园教案_ 教案模板_ 课件模板_ 教学反思_ 教学计划


多思学习网 1 2 3 4 5 6